长32厘米、宽11.3厘米
1953年河北省兴隆县古洞沟出土
从这件可同时铸造两件镰刀的铁范可以清晰地看出镰刀的形状,装柄部位有凸出的横棱,注口在范的尾部,背后有把手。这种范必须用液态铁浇铸,说明在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掌握了生铁的铸造技术,这件铁范本身就是白口生铁的铸件。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炼铁是块炼铁,是在800-1000度的温度下冶炼出来的固态铁,需要趁热锻打排出杂质才能制器,费工费力,产量很低。生铁是在更高温度下冶炼出来的液态铁,制器时可以使用模具浇铸成型。生铁含杂质少,质地坚硬,又能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这种技术的掌握推动了铁器的发展。
中国在春秋晚期就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把一些刑法条款铸在铁鼎上,这件被称为刑鼎的铁器是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器。战国中期以后,铁器的使用已相当普及,考古发掘表明,北自辽东、南至广东、东起海滨、西达四川、甘肃这一广大地区都发现战国中晚期的铁器,如河南辉县的魏墓出有54件农具,河北兴隆的燕国遗址发现铁制铸范87件,山东临淄商王村战国墓出土铁器54件等等。铁器大规模的出土,表明这些铁器是大批量铸造出来的。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