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玉蝉

长2.9厘米,宽1.8厘米,厚0.6厘米

1955年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

 

器呈牙白色,厚片长方形。嘴部较突,两只大圆眼突起,头颈部有一道深阴刻线纹,其下有两条分向两侧勾卷的勾云纹,翅上方突起四条阳文,弧形翅上翘,用阴文表示翅的脉纹,两翅中间用弯曲阴刻线刻出背脊纹和尾。玉蝉前端嘴部与下部有一对称穿孔,可佩带。此器造型生动,采用阳线、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技法,雕刻精美。

玉蝉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种动物形象。1988年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出土了33件玉蝉,有的雕刻十分精致,造型纹饰与此件玉蝉十分相同。玉蝉是石家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之一。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蝉雕刻最为生动。目前考古发现证明,最早的玉蝉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出土的玉蝉,长方形状,形体较厚,双圆大眼,器身突起一条条弦纹,有立体感,顶部有一穿孔,直通到底。红山文化出土的玉蝉,最长9厘米,小的6厘米,红山文化玉蝉没有雕刻蝉翼,较抽象。

玉蝉在古代玉器中,出土和传世数量较多,雕刻风格不尽相同。石家河文化玉蝉比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蝉更具有写实性。新石器时代玉雕蝉的起源是多元的。蝉“饮而不食”,古人看重蝉的蜕变和羽化,认为蝉性高洁,蝉被认为是神虫,而不是当做一般的动物来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