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玉冠状器

高3.4厘米,长5.7厘米,厚0.4厘米

1957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钟介村出土

 

器呈白色,体扁薄,像倒置的梯形。冠顶正中为“介”字形冠,冠顶端与上端两侧边框在同一平面上,冠顶下方有一椭圆形透孔,下端两侧削去两角呈内向弧弯,下端凸出一薄片状扁榫,榫上钻对称两个小孔,可插嵌固定,器表光素无纹。

这种冠状形器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多出土于墓主头端一侧。并不是所有墓地都有出土,在大墓中有大量玉器殉葬的墓中才多见。有的雕刻十分精美,制作考究,主体图案为神人兽面像,雕刻技法是以阴线刻为主,有少量的浅浮雕,有的还出现了镂空。如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冠状饰,镂空雕刻,其上雕刻神人兽面像,神人隐没,只刻蹲踞状的下肢和足,采用浅浮雕技法,鼻、眼、嘴及牙齿中有细刻阴线纹,为卷云纹、弧线纹和直线纹,构图繁缛。因其形状与神人像中的羽冠相类似,因此得名。多数学者认为玉冠状器是梳背。1999年,浙江海盐周家浜良渚墓出土了一件玉背象牙梳,玉梳背为冠状器,光素无纹。象牙梳镶嵌于冠状器下端,梳顶阴刻席纹与云雷纹,梳下端有六枚梳齿。是目前良渚文化出土的带有梳齿的唯一一件玉梳。这种带有玉冠状器的梳子,除有实用功能外,还应是良渚部落最高首领或巫觋插于头际,以示其通神特殊身份的玉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