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19.5厘米,横15厘米
1947年5月1日—1948年8月20日
纸质,钢笔写。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更是因为他在民族危难之时,宁愿饿死也不领取“美援”平价面粉,表现出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抗战结束后,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所希冀的和平并没有到来。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当局不顾人民的反战呼声,悍然挑起内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饱受战争所带来的饥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一方面带着“洋面粉”一类的救济物来到中国,实施所谓“援华法案”;另一方面,却又对侵略蹂躏中国达14年之久的日本实行扶持计划,企图复活日本的侵略势力。
1948年5月22日,上海大、中学生15000余人集会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掀起反美扶日运动。6月18日,北平各大学教授数百人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此时的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生活拮据,但他还是在宣言上签了名。这是朱自清1947至1948年间的日记,其中用英文记述了签名当天的情形:“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朱自清言出即行,签名后便让家人把领取救济粮的“配给证”退回。8月12日,朱自清因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临终时,他还不忘叮嘱家人,不要购买政府配售的面粉。正如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称道,“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62年11月,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将这本日记捐赠我馆。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