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7.3匣米,横15.4匣米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了进去,无暇东顾。此时,中国向德国提出将山东权益交还,被德方拒绝。日本见有机可乘,便于8月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胶济铁路和青岛。
1915年1月18日,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支那政策文件》,即“二十一条”草案。经过25次交涉,5月7日,日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除第五号准许以后再议外,其余条款限48小时完全应允,并进行武力威胁。9日,袁世凯政府复文,提出除第五号 “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全部接受。25日双方在北京签定了《中日条约》及“换文”。“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为限;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等等。
“二十一条”谈判与签订的消息一经传出,群情激愤。民众纷纷罢工抗议,游行示威,拒不承认“二十一条”。由于广大人民的爱国斗争,使得“二十一条”不能付诸实行。这套袁世凯批阅过的日本第二次送交的“二十一条”汉文稿共9册,由袁世凯的亲信、内史夏寿田保存。1959年收藏。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