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105厘米,横120厘米,厚13厘米
1966年北京市桦皮厂西部明代城墙墙基出土
该石雕画面主体使用了四连弧的开光装饰形式,中以缠枝纹衬托双凤戏珠图案。双凤头如锦鸡、嘴如鹦鹉、身如鸳鸯、翅如大鹏等体征都一致,但有两处不同:一处是下方的凤头上有像灵芝一样的冠和缕束状的颈羽,而另一只没有,第二处是下方的凤有五条浪草纹尾羽,而上方的凤是卷草纹尾羽,这应该是雄性和雌性的区别。开光之下是两只追逐嬉闹的麒麟,背景是海涛纹。石雕两侧以缠枝纹为装饰。
公元1272年,元朝政府将今天北京一带命名为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开启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700余年历史。元大都始建于公元1267年,7年后宫城落成开始投入使用,公元1276年宣告建成,全部建筑完工是在公元1283年。大都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外城东墙长7590米、西墙长7600米、南墙长6680米、北墙长6730米,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城中居民有10万户,约50万人,是13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大都的兴建集合了多民族、多文化背景的杰出人士的力量,其中石工的主要负责人是来自河北曲阳的匠人杨琼,大都城中多数宫殿、寺观、园林、桥梁都是杨琼带领着5000多名石工完成的。这件石雕布局美观大气、手法娴熟自然,是元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应该是皇宫或者皇家园林内的丹陛石。( 撰文:陈煜)
延伸阅读: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