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33厘米横10厘米
孔有德(?-1652)、耿仲明(?-1649)为清初著名的汉族藩王,均为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盖县)人。
根据文献记载,孔有德、耿仲明原投身明朝军队,深得东江总督毛文龙赏识,官至参将。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六月,毛文龙被督师袁崇焕所杀,孔有德、耿仲明遂转投登莱巡抚孙元化,分别官至登州(今山东蓬莱)步兵左营参将和中军参将。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十月,清军围攻大凌河,孔有德奉命率军援救,途中在吴桥(今河北吴桥东)发动兵变。十二月底,他回师登州,驻扎城外。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1632)正月初三,因中军耿仲明率城内辽籍战士开城响应,叛军占据登州。孔有德被众人推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调集重兵围攻莱城(今山东掖县),声震全国。明政府派遣辽东劲旅前去镇压,孔有德败退登州。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二月,在数万明军围困登州城半年后,城中粮绝,孔有德被迫率部逃亡海上。入海后,孔有德屡遭明朝水师追击截杀,起事诸将相继阵亡、被俘。于是他决计投降后金,派遣副将刘承祖、曹绍中投书皇太极。在信里,他陈述“主幼臣奸,边事日坏”,致使自己“愤激起义”,反叛明朝,接着叙述了自己失败的经过,最后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汗若听从,大事立就,朱朝之天下,转瞬即汗之天下”。皇太极接书大喜,立即派遣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等率兵迎接,于五月将孔有德等安插在东京(今辽宁辽阳东北)。
此禀帖内容正反映了上述这一史实。在禀文中,孔有德自称“提兵元帅”,耿仲明自称“粮饷总兵”,对皇太极称“皇上万福万安”,而不再称“汗”。他们认为所率官兵“俱已安插,均蒙给粮”之举,可谓“恩同二天”,本应该亲自赴都门谢恩,但考虑“续到官兵尚未安插,不敢轻往”,于是先差遣副将刘承祖向皇上谢恩,一旦事情完竣,将“听候皇上钧旨,趋阙叩首”,表达了一心投靠后金的心愿。此禀帖为了解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后金后的思想变化提供了较为鲜活的资料。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