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藏品详情
玉“行有恒堂”款鼻烟壶、扳指 点击查看大图
玉“行有恒堂”款鼻烟壶、扳指

鼻烟壶:通高6.5厘米 扳指:高2.8厘米 内孔径2.2厘米 外径3.4厘米

鼻烟壶,白玉,带盖。壶直口,短颈,壶为长方体。两侧有对称双环形耳为装饰,椭圆形足。足内阴刻楷书“行有恒堂”四字款。珊瑚盖,底部连一象牙盖托,托下有一象牙匙。器内外壁光素无纹。这种光素纯白的鼻烟壶,为新疆和田子玉制成,不加任何雕刻纹饰,器型规整,充分展示白玉本身的美感,再配颜色与之不同的翡翠、珊瑚或碧玺等质地的壶盖,更显富丽华贵,为玉鼻烟壶中的上品。此器应为清末道光或咸丰时期的制品。

扳指,白玉,有皮色。和田子料。呈方柱状,中间有一圆透孔,外壁光素无纹,底边沿刻“行有恒堂”四字隶书款,器一侧中部阴刻“咸丰辛亥年制”六字隶书款。

清谢堃《金玉琐碎》载:“扳指,即《诗》所云‘童子佩□’之□也。注:□,决也,以象骨为之,著右手大指所以勾弦也。好事者琢玉为之,美其饰也。或曰所制非古,盖未审□之义,且见近所制甚多故耳。”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玉扳指出于商殷墟妇好墓,到汉代演变成□形佩饰。清代又流行,是一种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用于赏玩的装饰品。多用玉、水晶和象牙等制成,造型多为圆箍状。传世品中较为多见。

“行有恒堂”为清代家堂款。在瓷器中,也常见此款。定府行有恒堂的主人,绵延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从《清实录》可知,第一代定亲王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第二代定亲王由永璜之长子绵德承袭,后改为绵德之弟绵恩承袭。第三代定王奕绍,绵恩之子。第四代定王载铨,奕绍之子,是《行有恒堂集》的作者和该款识瓷器的订烧人。此扳指,根据款识,应是第四代定王载铨家族的遗物。行有恒堂的府址据《京师坊巷志稿》,应在今北京西四缸瓦市一带。

玉“行有恒堂”款鼻烟壶、扳指
关闭
玉“行有恒堂”款鼻烟壶、扳指

zoom inzoom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