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2.5厘米 宽24.5厘米
青玉,有褐色沁。一面高浮雕琢刻重山峻岭,云雾缭绕,山坡峭壁上雕刻苍树翠柏,枝繁叶茂。山间峭壁下,松树旁雕一亭台屋舍,里面坐一老者,手捋胡须,正在观望山中景色,桌案前放一本书。屋外,一童子双手端一托盘,呈行走状。周围刻有石阶通往山中洞穴,还有栏杆及山下的流水。另一面刻有层层高山,松柏树木、灵芝、仙鹤、鹿纹等寓意鹤鹿同春,吉祥如意的画面。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山子,古代称之为假山,是文人书房中常见的陈设品,像立体的山水画,常雕刻山水、草木、茅舍、亭台、楼阁、人物、花卉等纹饰。宋以后,玉匠受绘画艺术影响,将整块玉料加工成立体山子形状,成为陈设品。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玉材充足,为大型玉山子琢制创造了条件。大型玉雕山子是立体圆雕景观,画面立体感强,构图唯美,意境深远,有壮阔雄伟的气势。
清代雕刻玉山子主要为扬州,扬州玉雕以大取胜,清宫旧藏十余件大型玉雕山子,多半出于扬州琢玉高手名家。如《大禹治水图》玉山、《会昌九老》玉山、《关山行旅图》玉山等,重者达数吨。琢成这些大型玉雕,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从选料、画样、设计到琢成,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大禹治水图》玉山,扬州玉匠花了近6年时间,才雕琢完成,而玉材运京,又运至扬州,琢成后运回北京,共计10余年。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