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9.3厘米 宽7.9厘米
玉为青白色,椭圆形,镂空透雕。在茂密的荷花丛中,一只大雁展翅俯首穿梭于水波莲藕之间。大雁圆圈小眼,嘴微张,腮部有一弧状刻线。一芦苇从大雁颈前绕过,长颈向前伸展,尾向上翘起,展翅,翅饰羽毛纹,腹下刻出双肢,大雁从颈部到尾之间身体还饰一排排细密戎毛纹。大雁四周饰有荷叶、莲藕及茎叶,相互缠绕,嵌饰最下部用细密阴线刻出水波纹。
雁纹是辽、金、元、明时期玉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此玉饰属于春水玉,又称“雁穿莲”。春水玉中多琢刻海东青攫天鹅或雁,这种题材常见于辽、金春水玉饰中,是北方民族特有的玉器,一直沿续到元、明。元、明时期的春水玉中常见天鹅与雁纹,少见海东青。此器玉质光润,造型生动,形象传神。采用重刀雕刻,镂空的植物花叶交错重叠,翻卷自如,景物分层,主次分明,立体感强。
该玉饰雕刻手法,模仿元代的重刀雕刻法。图案布局也仿元代的春水玉。元代玉器纹饰雕刻刀法粗犷,层次分明,琢玉技艺主要有浮雕和镂雕,镂雕以花卉纹为主,浮雕则以禽鸟和兽纹为主。元代雕刻大雁纹较为多见。在雕刻大雁的翅膀上,羽毛纹雕刻得十分精细。元代雁纹腮部一般都刻一弯曲的阴线,来表示雁颊的丰满。大雁嘴部大多叼一芦苇,或者芦苇从颈部或身体前绕过,头旁也有芦苇叶子作装饰,用串枝的方法将芦苇布满器物周身,仅留少许空隙,有层次感和透视效果。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