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撇口,细颈,溜肩,鼓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花,肩部为忍冬纹,腹部为缠枝花卉纹,近足处为双勾如意云头纹。
玉壶春瓶始见于宋代,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宋代北方磁州窑、钧窑、耀州窑、定窑,南方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窑烧造,辽金时期,也有玉壶春瓶制品生产。宋、辽、金时期,玉壶春瓶的釉彩品种有白釉、黑釉、白地黑花、青釉等,以颜色釉为主,并有刻划、彩绘等装饰技法。元代景德镇窑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宋元时期,壶颈部细长,腹部较小。明清时期,器颈部粗短,腹部肥大。玉壶春瓶是明清时期瓷器的传统器型,一直延烧。永乐时期有白釉、青花品种,青花装饰有花鸟纹、云龙纹、缠枝花卉纹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