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征集>征集动态>详细信息
媒体聚焦国博收藏首版《国歌》等系列唱片
2019-08-06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捐赠国家博物馆,一起来听

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珏)报道:8月5日,汪世林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最终由毛泽东决定,歌词不改。9月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直到1982年12月,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1950年9月12日,音乐家王莘到北京出差,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彩排的队伍,深深感受到全国人民奋发作为,建设新中国的豪迈。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点燃,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烟盒反面飞快书写。午夜时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将要分娩的爱妻叫醒,一起完成了全曲。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国》成为重大活动的礼仪用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汪世林先生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经过认真考虑,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及文件资料,表达了向国家献礼的情怀,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致力于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汪世林先生向国家博物馆捐赠的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博物馆在唱片类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今后,国家博物馆将进一步拓展藏品征集范围,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类馆藏,更好发挥凝心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国家博物馆收藏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系列唱片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毓娟):8月5日,收藏家汪世林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收藏这些珍贵唱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向王世林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向王世林颁发收藏证书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最终由毛泽东决定,歌词不改。9月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直到1982年12月,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49年第一版样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9年第一版样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50年9月12日,音乐家王莘到北京出差,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彩排的队伍,深深感受到全国人民奋发作为,建设新中国的豪迈。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点燃,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烟盒反面飞快书写。午夜时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将要分娩的爱妻叫醒,一起完成了全曲。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国》成为重大活动的礼仪用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51年版红唱片《歌唱组国》 

1951年版红唱片《歌唱祖国》

汪世林先生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70年来,这两首歌伴随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经过认真考虑,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及文件资料,表达了向国家献礼的情怀,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致力于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汪世林先生向国家博物馆捐赠的1949年第一版样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博物馆在唱片类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今后,国家博物馆将进一步拓展藏品征集范围,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类馆藏,更好发挥凝心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首版《国歌》《歌唱祖国》等唱片入藏国博

光明日报客户端(记者李韵)报道:8月5日下午,收藏家汪世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最终由毛泽东决定,歌词不改。9月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直到1982年12月,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1950年9月12日,音乐家王莘到北京出差,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彩排的队伍,深深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奋发作为,建设新中国的豪迈壮志。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点燃,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烟盒反面飞快书写。午夜时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将要分娩的爱妻叫醒,一起完成了全曲。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国》成为重大活动的礼仪用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汪世林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经过认真考虑,主动提出将包括首版在内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文件资料,无偿捐赠给国博,使它们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国博受捐1949年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黑胶唱片

光明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李政葳)5日下午,汪世林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国博受捐1949年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黑胶唱片

记者了解到,捐赠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两个系列不同版本的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其中两张唱片颇为珍贵:一张是1949年12月录制的第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样片;另一张是1951年9月底录制的第一张《歌唱祖国》内部发行的唱片及唱片上报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博物馆在唱片类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

国博受捐1949年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黑胶唱片

汪世林先生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经考虑,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表达了向国家献礼的情怀,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入藏国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5日电(记者 蒋肖斌)今天下午,汪世林将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汪世林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近10年,他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唱片及相关文件资料。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最终由毛泽东决定,歌词不改。

1949年9月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82年12月,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1950年9月12日,音乐家王莘到北京出差,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彩排的队伍,深深感受到全国人民奋发作为,建设新中国的豪迈。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点燃,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烟盒反面飞快书写。午夜时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将要分娩的爱妻叫醒,一起完成了全曲。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国》成为重大活动的礼仪用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国博受捐1949年首版《国歌》黑胶唱片

新京报讯(记者 浦峰) 8月5日下午,汪世林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汪世林先生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90岁高龄的歌唱家李光曦带领全场合唱《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入藏国博

南方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茜)报道:2019年8月5日下午,汪世林先生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系列唱片,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汪世林先生生长在北京,从小学习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汪世林先生经过认真考虑,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及文件资料,表达了向国家献礼的情怀,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南都记者在捐赠现场看到,汪世林先生捐赠的唱片当中,有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2张,《歌唱祖国》共11张,五十年代经典唱片《新四军军歌》、《南泥湾》、《四季调》等共10张,同时还有部分珍贵文献资料。在唱片当中,《垦春泥》、《红莓花开》、《煤矿工人》、《歌唱祖国》等一组“红唱片”十分显眼。

“红唱片”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仅仅在1951-1952年之间,是公私合营上海唱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概有一百多个序列号。当时因为原料很紧缺,调和剂是用铁粉压制的,所以非常脆。铁粉压制,使得唱片呈红色,所以给它起名为红唱片。唱片上面和唱片的封套都写着‘红唱片’三字。主要的内容是刚解放时经典的革命歌曲。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歌唱祖国》。”汪世林先生告诉南都记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过70岁的生日,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北京市的公民,应该为祖国做点事儿。”汪世林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了捐赠仪式并发表讲话。王春法在致辞时谈到,歌曲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映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的抗战烽火中。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在军队、学校和广大民众中广泛传唱,成为中华民族在抵抗侵略、谋求复兴历程中最有力的时代号角。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政协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就一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途经天安门广场,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创作了这首歌曲。《歌唱祖国》准确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喜悦和期盼,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得到经久传唱。

“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阐释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历来高度重视征集和展示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性物证,在国旗、国徽、国歌专题已有比较丰富的馆藏基础上。汪世林先生捐赠的这批唱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博物馆在唱片类馆藏方面的不足。”王春法说。

捐赠仪式上,王春法向汪世林先生颁发收藏证书。汪世林先生现场使用手摇留声机,播放了《国歌》唱片(1950年版)和《歌唱祖国》唱片(1951年版),嘹亮怀旧的歌声在大厅中久久回荡。随后,歌唱家李光曦带领全场共同合唱《歌唱祖国》。

 

 

国博获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唱片

北京头条客户端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8月5日获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33张黑胶唱片及发行时的文献资料。国博表示,这些唱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博物馆在唱片类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但在是否修改歌词的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最终由毛泽东决定,歌词不改。9月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直到1982年12月,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1950年9月12日,音乐家王莘到北京出差,当他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彩排的队伍,深深感受到全国人民奋发作为,建设新中国的豪迈。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点燃,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烟盒反面飞快书写。午夜时分,他回到天津家中,把将要分娩的爱妻叫醒,一起完成了全曲。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的国庆节,除了要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歌唱祖国》也是全国民众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自此,《歌唱祖国》成为重大活动的礼仪用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此次获捐的唱片来自于汪世林的收藏。近10年,他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黑胶唱片,了解中国黑胶唱片的历史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过认真考虑,他主动提出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有历史价值的不同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等及文件资料,使其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发挥其应有历史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对汪世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将这些珍贵唱片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向对方颁发收藏证书。今后,国家博物馆将进一步拓展藏品征集范围,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类馆藏,更好发挥凝心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