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国博要闻>详细信息
“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我馆开幕
2016-10-17     国家博物馆

2016年10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我馆西大厅举行开幕仪式。

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杜大恺、刘巨德、刘人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绮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祝大年先生长子祝重寿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鲁晓波院长、常沙娜先生、杜大恺教授、祝重寿先生先后讲话。开幕式由我馆艺委会副主任陈履生主持。

吕章申馆长说, 祝大年先生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现代陶艺、现代壁画、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祝先生早年在杭州艺专学画,师从林风眠、吴大羽等先生。后在北平艺专学习雕塑与绘画,有着坚实的绘画和雕塑基础。1934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到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陶瓷艺术,师从日本“人间国宝”富本宪吉及北大路鲁山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在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与李可染先生等美术家一起绘制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和壁画。此后继续在重庆、上海从事陶艺创作和研究。

1950年,祝先生应轻工部部长黄炎培之邀负责轻工部陶瓷行业工作,同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副教授、陶瓷科主任。1952年,祝先生主持了著名的“建国瓷”的设计制作,开创了新中国新瓷器设计的历史。“建国瓷”是由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评委、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的国宴、国礼专用瓷器,祝先生的两套设计方案入选,成为“建国瓷”的代表。1958年,祝先生调入装潢系任教,开办了壁画专业,教授工笔重彩,将传统画法与写生相结合,使传统工笔重彩大放异彩,培养了大批人才。“文革”时期,祝先生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之余仍坚持用钢笔写生,画出一批反映北方农村生活的钢笔画精品。1973年他参与了北京饭店壁画《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与黄永玉、吴冠中、袁运甫四人沿长江写生。此后,他又多次去西双版纳等地写生。1979年,创作的首都机场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是我国第一幅大型釉上彩陶瓷壁画,以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的完美结合,将祝先生的艺术成就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

中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流传有序,积淀深厚。从原始彩陶、商周青铜装饰直至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的装饰艺术都是精彩纷呈,许多经典纹饰及其装饰手法深入人心,成为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装饰艺术的传统主要体现在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民间艺术之上,具体表现在壁画、插图、年画、工笔重彩卷轴画、工艺美术、戏曲艺术等方面,但是,其民间的特性往往不为主流艺术所重,因此,20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学科化的发展,将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及其装饰艺术提升到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以祝大年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开拓之功,彪炳史册。他将立足于本民族审美基础上的中国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使作品中的意象,表现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还是装饰的,这就是他延续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观,也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作品有着神秘主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局部细节描绘和整体画面构成之间的相辅相成,呈现出了独特的东方神韵,为中国装饰艺术的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祝先生一生勤于创作,作品类别众多,横跨绘画与工艺美术之间。其壁画凝聚着重彩画的厚重与陶釉的沉着之美;重彩画一改传统的面貌,色彩层次丰富,浑厚沉静,活泼雅致;钢笔画把线的勾勒和面的渲染相融合,生动而精到。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成就》壁画,将超越五千年文明的源流与发展的各种代表形象集于一画之上,构思缜密,构图奇特,是不可多得的表现中华文明、历史并与国家博物馆发生关联的重要作品。他在陶瓷、壁画、绘画等多个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及其成就,是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是值得后辈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值此祝大年先生百岁诞辰,又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将代表祝先生毕生艺术成就,涵盖工笔重彩画、钢笔画、陶瓷、雕塑以及设计等不同类别的百余件代表作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最高艺术平台展示给公众,是对先生特殊的纪念和缅怀,也是希望他的这种凝聚时代创造精神、反映历史传承与发展的艺术,能够对今天我国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祝大年先生的亲属决定,将祝先生创作的25件代表性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将大大丰富国博的馆藏。他们这种爱国奉献的义举,深深感动了我们。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鲁晓波院长说,“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百岁诞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件大事,也是美术界的一件盛事。祝大年先生的艺术思想、学术成就和教学思想,是学院丰富深厚的学术传统与学院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展览是对祝大年先生多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与毕生艺术成就的珍贵回顾和集中体现。作为学院精神与学院文脉的代表性艺术家,祝先生在为中国文化遗产注入现代生命力的同时,自己作品中所包含的对传统、艺术、装饰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诠释,也成为一份不断带给后人启示的艺术财富。

常沙娜先生在讲话中说,回顾祝大年先生一生的成就,他是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面发展工艺美术设计及传统绘画的宗师,是全面继承、发展、创新工艺美术教育、创作、设计,敬业终生的奠基人。今天能在国家博物馆集中展示他的成就非常有意义,不仅展示了祝大年先生的成就,同时还传承了他的精神,他的精神要为后代不断地学习。

作为祝大年先生的学生代表,杜大恺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他与祝大年先生相识与相处的过往。他说,1978年我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祝先生在故宫陶瓷馆给我们上了第一节课,他非常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每一件作品,那堂课改变了我对陶瓷艺术的认识。祝先生创作《森林之歌》时曾带我们赴广东西樵山写生,我们今天看到画上的榕树就来源于此,当时天气很冷,他穿着借来的军大衣从早画到晚,就连树叶的纹理他都细致地还原,他这种对艺术的态度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祝大年先生的长子祝重寿先生说,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给予我们一个展示父亲艺术的宝贵机会。父亲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他百年诞辰之际,这个愿望实现了。

开幕式上,吕章申馆长向祝大年先生家属代表祝重寿先生颁发了捐赠收藏证书。

展览展出至11月9日。(撰文:张倩倩 摄影: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