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古代服饰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活必需品也是艺术品,承载着历史、民族精神与气节。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礼仪、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审美倾向及科技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多次身着带有传统设计元素的中式服装出席重要外交场合,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办服饰相关专业,服饰专门博物馆也陆续建立……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传统服饰、传统礼仪的逐渐重视,同时也说明古代服饰与礼仪研究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肩负构建与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中华文化物化话语表达体系,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之重任。在我们的馆藏当中包含大量纺织品、服装、佩饰、人俑、绘画等与古代服饰礼仪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揭示其内涵和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019年9月1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学术研讨会,本书为此次学术研讨活动的重要成果,汇集三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及讨论。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终身研究馆员孙机从“从衣裳到深衣”“唐代服装怎样走向双规制”“清装与元、明服装”和“现代服装与国服问题”等四个问题入手,阐述了中国服装的四次大变革。论文集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服饰礼仪研究、传承创新以及工艺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中国古代服饰礼仪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准。
【目录】
在中国古代服饰与礼仪研讨会上的讲话(代序)
中国服装的四次大变革
花迎剑佩星初落——漫话剑由实战兵器成为服装佩饰
中古壁画与陶塑再现的女性形象
以“常识”打底的专深之研究——追随遇安师问学散记
孙机先生与物质文化史研究
从《六经图》看冕服制度
剑履上殿与席地而坐——略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袜之礼
宋代皇帝冕服制度稽考
河南宝丰小店唐墓出土银饰残片蠡测
从传统“道与器”的设计思想看明代士冠礼服饰对儒家思想的非语言表达
南京博物院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婚服仿创与公众体验式活态展演传播方式研究
明代皇后翟衣纹饰的排布与变化
“以文为贵”的——北宋中期华丽衮冕的改制与复原推测
中国古代服饰中裳裙结构特点分析
清代官服有关史实辨证
秦汉兵俑型与演变——以秦始皇陵和汉阳陵出土兵俑为中心
缂织技艺及其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应用
明代绘画中的服饰制度初探——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的明代绘画为例
“宋代石刻艺术”展品中民女性服饰文化
宋代以前我国妇女是否缠足
宋代戏剧服饰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