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早期欧洲瓷器
在1700年以前,中国瓷器在工艺上几乎优于欧洲所有陶瓷器。它坚实、致密、洁白、透明,以至于最初在欧洲还引起了关于其质地和成分的辩论。很多人立即承认它是一种瓷器,欧洲各地的陶工都进行仿制。但是绝大多数仿制品就是罩着一层白釉的红胎或黄胎陶器,只是看起来与中国瓷器相似。
然而,在16世纪的意大利和17世纪末的法国,出现了与中国瓷器更加相似的仿制品。它们用石英、粘土和其他原料制成,具备了被欧洲人推崇的中国瓷器那种洁白透明的胎体。这种瓷器被称为“软瓷”,在工艺上与东亚进口的瓷器截然不同,大多生产于18世纪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约1710年,一个德国炼丹家发现了瓷器原料的特性和中国陶工的烧瓷流程,梅森制瓷厂因此建立。工业间谍窃取了梅森瓷器生产的秘密,并将其带到威尼斯和维也纳,进而传播到整个德国。到1800年,瓷器原料和制瓷工艺在欧洲已变成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