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

      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该展览精选148件套精美瓷器,从明代早期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再到清代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充分展示那段鲜为人知的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同时也展示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精品瓷器。这是继《启蒙的艺术》国际交流展之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又一个国际大型交流展览。

前言

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17—18世纪,随着亚欧之间商业贸易的繁盛,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达到顶峰。与香料、茶叶和丝绸相比,中国瓷器的贸易量要少得多,却对欧洲文化、社会生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百万件中国瓷器,包括餐具、酒具、陈设器,通过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被最富有的阶层购买,用来美化其住宅和日常生活。这种贸易也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欧洲在瓷器装饰、工艺及理念方面的交流。

本展览展现了中国瓷器在欧洲散发出的持久魅力,它们在过去几个世纪热销欧洲并被广泛使用,现在则成为博物馆和私人的珍藏。“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的展品来自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这是两馆第一次在中国联袂展出其收藏的中国和欧洲瓷器珍品。

第一单元 明代外销瓷器

第一单元 明代外销瓷器

16世纪初,葡萄牙商人开辟了中国和欧洲的直接贸易。此前,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国瓷器很少为欧洲人收藏。17世纪初,荷兰人和随后的英国人扩大了直接贸易的规模。景德镇陶工开始生产特殊定制的瓷器。他们把传统纹饰与纹章等外来纹饰结合起来,

详细 >

第二单元 东印度公司

第二单元 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几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参与到对中国的贸易中。1602年,荷兰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设立总部。它的庞大船队把茶叶、香料、瓷器等大批货物运往欧洲,在17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垄断了欧洲同中国的贸易。

详细 >

第三单元 欧洲特别订制的瓷器

第三单元 欧洲特别订制的瓷器

到了18世纪,以欧洲造型和纹饰为主题的中国瓷器被大量订购。版画、藏书票、银行券以及硬币、陶瓷器、玻璃器、银器、白镴器都被运到中国,成为瓷器作坊里陶工和画工仿制的样品。这些工艺品的纹样包括家族纹章、常见的宗教、神话和文学题材以及当时政治事件的场景。

详细 >

第四单元 欧洲特别订制的纹章瓷

第四单元 欧洲特别订制的纹章瓷

纹章瓷清晰地反映了欧洲、南北美洲新的消费市场。15世纪,中国尚未生产纹章瓷。16世纪至19世纪间生产的纹章瓷都是为有身份的特殊用户制作的。现存的纹章瓷图案数量惊人,仅英国的就有至少6千种,其所有者包括牧师、官员、贵族、商人、公司和社会团体。

详细 >

第五单元 早期欧洲瓷器

第五单元 早期欧洲瓷器

在1700年以前,中国瓷器在工艺上几乎优于欧洲所有陶瓷器。它坚实、致密、洁白、透明,以至于最初在欧洲还引起了关于其质地和成分的辩论。很多人立即承认它是一种瓷器,欧洲各地的陶工都进行仿制。但是绝大多数仿制品就是罩着一层白釉的红胎或黄胎陶器,

详细 >

第六单元 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

第六单元 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

正如欧洲造型和纹饰的仿制品构成中国贸易瓷的一部分一样,中国风格的陶瓷产品传至欧洲后,其造型和纹饰也为欧洲人所仿制。其中,宜兴茶壶在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被仿制,镂空瓷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风靡欧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

详细 >

第七单元 仿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

第七单元 仿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

抵达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或是中国式样,或是按照亚洲的市场需求设计的。约在1700年,欧洲各东印度公司都向中国订购大量欧洲风格的瓷器,其中一些是对欧洲原器物的仿制或改造。这些瓷器不仅包括仿自欧洲的各种陶瓷餐具,如餐盘、甜点篮、潘趣酒碗等,

详细 >

第八单元 中国风

第八单元 中国风

中国风格对欧洲建筑、室内装饰、家具、金属细工、绘画、纺织品图案、园林和陶瓷生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在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尤其强烈。“中国风(Chinoiserie)”源自法文,是指对想象中的各种中国元素进行改造而产生的一种风格。

详细 >

第九单元 欧洲再装饰的中国瓷器

第九单元 欧洲再装饰的中国瓷器

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都是稀世珍品。与其他奇珍异宝一样,它们经常被加装银质配件,来表现其价值,提高其地位,中国瓷器因此经常获得新的功能。通过加装一个或更多的金属配件,碗可能被改造成杯子,罐可能被改造成啤酒杯,军持或者花瓶可能被改造成执壶。

详细 >

第十单元 收藏

第十单元 收藏

收藏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热潮源自对外销器物的追求。伦敦是中国以外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器的主要中心,在收藏的历史、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无可匹敌。拍卖中国瓷器引发了高涨的热情,有关中国陶瓷器的广播电视节目广受欢迎,都证明这种商品对英国人具有持续的诱惑力。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