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东宁陈氏番俗图》册

每开纵25.9厘米,横34.7厘米 纸本,设色

这是一本描绘18世纪台湾风土民情的画册。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台湾高山族和其他民族一起,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美丽富饶的台湾宝岛,在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分裂割据、维护中国统一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清初,有一批官员及学者,利用赴台湾上任或旅游之机,留意高山族的绝俗殊风,将其所见,或编著成书,或命画工绘为图册,留下了清代台湾高山族丰富生动的形象史料。该番俗图册共35开,其中反映高山族社会风俗的图18幅,24项内容;植物图11幅;动物图3幅;题跋3幅。图中多处有“东宁陈氏”、“一江春水”等印章。东宁即今台湾,陈氏当为台湾人氏。当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将台湾改名为“东都”,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时,又将东都改称“东宁”。

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台湾、凤山、诸罗县),隶属福建省,使台湾的行政建制与内地划一。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清政府设置巡台御史,其具体职责为:监督台湾各级官员执行政务情况并向中央参奏,建议地方机构的设置,清查审理历年积案,督促地方军队严防海务,并可过问经济、文教事务等。随着内地官员以及学者利用赴台湾上任或旅游的机会增多,记载有关台湾风土民情的著述相继出现,其中图文并茂的则以乾隆初年的巡台御使、满洲镶红旗人名叫六十七的所著《番社采风图考》比较重要。《东宁陈氏番俗图》册的内容与《番社采风图考》大同小异。《东宁陈氏番俗图·刈禾》画面反映了人们肩担车运收稻的情景,所产稻谷除台湾本地需用外,其余运往闽粤,即清代所谓的“台运”。台湾耕地使用耕牛,《东宁陈氏番俗图·捕野牛》就描绘人们骑马套野牛的情景。

 

延伸阅读:

台湾风土民情的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