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2.6厘米,宽13.5厘米
1958年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
青玉,上有沁色。龙回首弓身状,吻上卷,与身体相连,下颔向上卷并镂空一孔,头顶有长角,向上勾卷。长尾分两歧,一尾向身体内侧弯卷,另一尾平直很长。背部雕一凤纹,镂空雕刻,与龙身相连。尖喙,有角,器身刻长阴线纹,与龙首相望,龙身刻涡纹,龙背部正中有一孔。
用镂空、阴刻等雕刻技法,纹饰粗犷豪放,造型优美。汉代墓葬出土的玉器较多,代表性的如河北满城刘胜墓、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北京大葆台墓、扬州甘泉妾莫书墓以及陕西咸阳茂陵、汉元帝渭陵、咸阳马泉等汉墓。汉代玉器是在战国和秦代玉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传统风格的影响,战国时期各种玉器类型和纹饰在汉代基本保存和延续,有的稍有变化,其数量和用途都有了很大变化。但也有一些玉器渐渐摆脱了战国时期的影响,出现了新型玉器,如玉衣和实用容器等。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