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汲县移民碑》拓片

纵110厘米,横55.8厘米

原碑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立于河南汲县双兰池村。碑首正中竖刻“卫辉府”三字,两侧有雕龙图案,龙首相向。碑身正面上方刻“汲县”二字,右侧刻“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侨汲县西城南社双兰池居住”,中间刻里长、甲首和户主的姓名,左侧刻“大明洪武贰拾肆年中秋 月 日碑记,石匠王恭”。
碑文记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泽州(今山西晋城县) 建兴乡大阳都111户村民(含里长) 集体迁往河南卫辉府汲县双兰池村居住的史实。一般认为,明代的基层组织—“里”由110 人户组成。本碑的碑文表明,这样的说法并非完全准确。这110人户并不包括里长1户在内。碑文同时还表明,明初移民是由政府组织、按里甲编制进行的。
元末明初,因长期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许多地方荆棘塞途、人烟断绝,政府的赋税收入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明朝建立后,招徕移民开垦荒地成为实施安养生息政策的头等大事。洪武年间,朱元璋制订了许多移民优惠政策,鼓励地少人多地方的农民迁往地多人少的地方开垦荒地。以致在明代初期,兴起了一股规模浩大的移民潮。流传甚广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