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
|
|||||||
序 言
扇面是中国丰富而多样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在扇面上写书作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晋书》中所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的故事,就表明了文人与扇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的“怀袖雅物”可以成为扇子与书画结缘的核心内容。汉唐时期,以竹木为骨架,糊以薄质丝绸的纨扇,因绘有丹青重彩而显富丽古雅,成为中国古典艺术重要形制的见证;宋画中的团扇作品遗存至今,从中可见绘画大家的风采,是宋代艺术的重要组成;此后,随着造纸业的兴盛,折扇大量登场,沿至明清两代,几乎所有的文人书画家都有在扇面上写书作画的典型经历,从而形成了扇面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与之相应的是,扇面的收藏也成为书画艺术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 扇子作为纳凉、挡尘、遮阳以及礼仪的实用工具,因书画而有独特的魅力,因魅力之所在而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代代相传,且影响所及至亚洲国家中的朝鲜、日本等地。 当年,乾隆帝曾命礼部尚书、画师张若霭将宫内所藏元、明两代折扇三百把编目作序。上行下效,此风行于文人之间。而扇面产业在民间,有了职业画商和扇庄,经营书画成扇,玩扇、藏扇也蔚然成风。1924年始创于京城的杨仁雅集时贤书画扇面会,曾多次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扇展,梁启超、溥心畬、齐白石、陈半丁等一代名流均有作品参展,开启了扇面艺术面向公众展览的历史。本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中精选了九十幅明清时期的扇面作品,多数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单元,旨在普及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此展定名为“小品大艺”,实乃一语道破实质,因为,扇面艺术在很多人看来是“小品”,实是“大艺”也。 |
|||||||
山水寄情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然与人息息相关。明山秀水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明清时期画派纷繁,立意、用笔各有不同,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所描所绘都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
|||||||
花鸟娱心
红花绿叶有意,禽鸟草虫含情,花鸟画在尺幅墨色之间曲尽生命之美。观赏之余,令人市井之心稍去,田园之意渐萌。明清时期,花鸟画突破了宋代院体的写生模式,水墨写意、没骨花卉等技法的创新,给这一方天地带来了新的动感与活力。
|
|||||||
容影随性
在文人画的美学思想中,图写人物当以精神气质为首,外形的真实与否反在其次。明清时期的人物、肖像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纷纷突破前人成规,从民间绘画和西洋绘画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新的艺术潮流。陈洪绶的人物风格奇古,个性张扬。“海上三任”则将人物审美引向世俗,开启了近现代人物画的新风。
|
|||||||
诗文咏志
文人墨客以吟诗作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书法不仅是其载体,也是艺术化了的诗章。勾、提、点、捺,飞白、顿挫之间写出了形意之美,也张扬了书写者的个性与激情。馆阁体代表着庄重与规范,行、草书体现了唯美与自由,碑学隶法与金石篆体的流行则意味着寻求突破的探索与尝试。
|
|||||||
延伸阅读
|
|||||||
参考书目
|
|||||||
|
|||||||
资料提供:张运 责任编辑:张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