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研究机构>战略研究>详细信息
2018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

2018年度,国家博物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发挥国家文化客厅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观众服务 

2018年,国家博物馆共开放279天,观众总数8,610,092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3.086万人次,观众总量比2017年增加了54.8万人次,增长6.8%。其中,服务重要活动205场次,接待宾客共计10,685人。在闭馆近2个月的情况下,国家博物馆观众人数仍然创出历史新高。

月度观众统计数据显示,国博12月观众接待量最高,达到1,767,670人次,全年最大接待日出现在12月30日,达到61,705人次。在观众总数中,男性观众约431万人次,占比50.1%,女性观众约429万人次,占比49.9%。18岁以下观众1,066,794人次,占比12.4%。北京户籍观众3,010,143人次,占比34.9%。外籍观众164,723人次,占比1.9%。参观收费展观众人数达216,125人次,占比2.5%。

其中,“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三大主题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观众总量超过400万人次。特别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开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观众踊跃观展,截至12月30日,累计接待观众近230万,日均4.7万人次。

为改善观众参观体验,2018年起,国家博物馆取消纸质门票领取环节,观众持有效证件可直接进馆,试行进入天安门广场游览与进入国家博物馆参观分队安检,观众只需通过北门安检入口接受一次安检即可入馆参观。推行“绿色通道”服务措施,方便孕妇、老人、儿童、行动障碍者快速进馆参观。节假日期间,在保证安检标准“不缩水”的前提下,通过增设安检单元、增加人员、对儿童采取“速检”等方式,加快安检通过速度。协助急症患者就医30次,协助观众存取包裹15.7万余件。增设直饮水台和休息区、升级“温馨提示”大屏幕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努力提高观众服务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好参观体验。

 

二、安全保障 

国家博物馆地处天安门核心区,政治敏感性强,又是公众聚集的开放型文化场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袭击、制造事端、扩大影响的目标。为确保观众参观和文物安全,国家博物馆不断加强安检力度,全年安检箱包368万余件、快递包裹6258件,检查车辆43,000余次,督促整改违章行为130余次,开具隐患通知单27张。检查出刀具205把(自锁刀133把、蝴蝶刀41把、匕首9把、卡片刀22把)、催泪瓦斯54个、仿真枪10把、鞭炮3盒1包共246个、弹弓等其他物品33件、压力罐1024个、打火机2,354,144个。妥善处置翻越护栏、闯岗等突发事件28起。全年执行各级勤务427次。礼貌制止观众拍打展柜、触摸展品、大声喧哗、追跑打闹、脱鞋躺卧等不文明参观行为。

 

三、陈列展览 

2018年,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共计66个,其中新办展览40个,形成以大型主题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国际交流展览和临时展览为主体的新展览体系。

2018年国家博物馆新举办陈列展览一览表 

(馆内37个,馆外3个) 

 

圆满完成中央交办的“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三大主题展览任务。与地方文博机构联合推出“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大唐风华”地方精品文物展2个;举办“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考古系列展览 3个;举办“张大千艺术展”“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戴泽艺术展”“夏荆山艺术展”等名家经典美术作品展17个;举办展现西方科技、艺术成就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创造的力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等国际交流展5个;在境外举办“东亚虎的艺术——韩国•日本•中国”“文心万象——中国古代文人的绘画与生活”展览 2个;举办其他临时展览8个。

 

四、藏品征管 

2018年6月,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征集文物藏品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藏品,特别是加紧征集反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性物证。全年共征集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1874件(套),其中国史、照片类文物共计征集1330件套、艺术品共计征集533件套、接收青铜器等文物划拨共计11件,包括港珠澳大桥建设相关实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主席选举票及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相关档案资料、工艺美术双年展作品以及新中国首张博士证书等,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划拨的“虎鎣”以及十二棱青铜尊缶等,进一步扩大了国家博物馆征集收藏的社会影响。2018年开始进行非正式出版物征集工作,累计征集2000余册。截至2018年12月底,年度入库文物为1618件(套)。

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藏品信息查询和研究的需要,遵循“开门办馆”的理念,国家博物馆分期分批对社会公布馆藏藏品目录,主要包括藏品的名称、时代、普查编号、图像等信息。第一期公布藏品数据251,523条306,447件藏品,其中古代藏品数据198,110条200,272件藏品,含瓷器、钱币、考古发掘品及文留的铜佛、玉器等;近现代藏品数据49,163条55,384件藏品,含多种近现代历史类、艺术类藏品;图书藏品数据4250条50,791件藏品,含善本古籍、普通古籍。发布数量占馆藏藏品总数的21.9%。启动数字资源建设,开展数据资源采集工作,完成图书和古籍采集量约20TB,备份各类数据约60TB。

 

五、科研活动 

全馆在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含1项重大专项),省部级10项,馆级课题11项。全馆出版论著47部,展览图录14部,论文309篇。举办学术会议、讲座42场,参加馆外学术会议109人次。13项科研成果获得奖励,包括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5项。尤其是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之《书法卷》《杂项卷》、《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第三辑)、《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之《大英博物馆卷》的出版工作。组织研究撰写《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组织召开“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和“中国梦与新时代”主题研讨会。

 

六、社会教育 

为提高观众参观质量,国家博物馆认真做好社会讲解工作,为青少年观众提供课程服务。全年提供讲解服务26393批次/45360.5小时,其中专职讲解服务21803批次/37578.5小时,志愿讲解服务4590批次/7782小时,与2017年同期相比,志愿讲解批次增长20.4%,讲解小时增长45%。为来馆进行学习的青少年观众提供国博课程服务19626批次/4272小时,接待上课学生人数近10万人次。

2018年,国家博物馆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结合官网、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对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便民服务、员工风采等方面的新面貌新成果进行全方位报道,2018年国博官微粉丝量达到315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到79万人次,接待中外媒体记者2500余人次,安排采访拍摄218场,国家博物馆的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8年,国家博物馆接待外国来访团组183批次,其中国际政要16批次,国际知名文博机构负责人37批次。派出国(境)团组31个114人次,出访目的地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10月,牵头组织召开首届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大会,签署联盟成立宣言与备忘录,正式成立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11月,发挥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秘书处作用,牵头组织召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的17家机构共同签署了展览合作框架协议。

 

八、文创开发 

2018年,国家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推动“文物活起来”。在确保馆内销售网点整体业绩水平的同时,把IP授权业务和电商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推动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拓展。设计开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90余款,涉及服饰配饰、家居摆件、文化用品、生活日用、儿童玩具、邮品书籍等6大类。通过IP资源授权开发新品共计70余款,其中包括国博日历、欧莱雅“千秋绝艳”口红等爆款商品。国博文创参与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览、第十二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2018年,富含国博文物、品牌元素的产品形成的市场总销售规模为7.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