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明清之际外销瓷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0-11-04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陶瓷研究所

2020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明清之际外销瓷研究”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外古陶瓷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古代外销瓷研究新成果和新观点的学术平台,推进中国古代陶瓷器研究向更加深远和广博的层次发展。同时,此次研讨会也是国博研究院陶瓷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场古代陶瓷研讨会,会议不仅邀请到来自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专家出席,还有英国杜伦大学、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等海外高校的古陶瓷研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参与讨论和交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致开幕辞,国博研究院负责人陈煜主持研讨会,国博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以及古陶瓷学界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参加。丁鹏勃副馆长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深入研究,让文物说话,把历史知识告诉人民,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天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开幕式后,研讨会的第一场发言由天津博物馆刘渤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以肯尼亚沿海地区几处重要遗址出土的部分中国瓷器及蒙巴萨沉船出水的16-17世纪的中国瓷器为实例展开讨论,探讨葡萄牙人开展海上贸易形势的发展变化。故宫博物院王健华研究员以明末清初外销日本的漳州窑瓷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了这些瓷器的品种及其外销日本的航线。首都博物馆龙霄飞研究员对“外销瓷”一词的出现与使用做了梳理,结合外销瓷的品种与市场对“外销瓷”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外销瓷”一词作出明确定义。复旦大学刘朝晖教授通过分析“执伞妇人”图盘和其他归于普朗克名下的瓷器设计,拟从图像的跨文化流转深入探索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有关“异域”和“他者”的认知及塑造。

研讨会第二场主旨发言由复旦大学刘朝晖教授主持。天津博物馆刘渤研究员介绍天津博物馆征集的外销纹章瓷并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反映了清早中期中国外销纹章瓷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当时中西贸易的历史面貌,展示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国博研究员张润平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清康熙时期外销瓷进行了整理,以馆藏康熙外销瓷为实例介绍了清康熙外销瓷的造型、纹饰等器物特征。中央民族大学黄义军教授介绍了美国麻州塞勒姆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外销瓷,从新的角度探索了18-19世纪中美贸易史和美国的地方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杨桂梅研究员通过介绍明末清初的外销五彩瓷器在各大博物馆的收藏情况,对这一时期的外销五彩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广东省博物馆黄静研究员探讨了西方的“中国风”艺术与明清外销瓷的联系,在这类艺术特征盛行的近两百年里,陶瓷器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这些外销的陶瓷器对欧洲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研讨会第三场发言由广东省博物馆黄静研究员主持。故宫博物馆王光尧研究员对明代晚期的文化交流提出了一些看法,中国在大航海时期成为全球化经济链上的一员,中欧商人的贸易交流影响了欧洲人对中国传统输出商品中瓷器、丝绸、茶叶销售地的认识,也影响了中国人关于地理、时间的概念。杨俊艳研究员介绍了北京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日本有田烧瓷器,对日本有田烧瓷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有田瓷与中国明清时期外销瓷的关系。国博研究员耿东升重点关注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的外销瓷艺术,该期外销瓷处于转型期,上承明中期瓷器的艺术特色,下启清康熙瓷器发展至巅峰的新时代,在明清两代之间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冯松林先生对明末清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进行了科学上的分析,总结了明清之际的瓷胎、瓷釉、青花色料配方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清早期青花瓷中瓷胎、瓷釉、浅花纹饰和纹饰斑点中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特点。首都博物馆的裴亚静研究员以哈彻号、头顿号、碗礁一号沉船上所出水的瓷器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康熙时期沉船出水的景德镇外销瓷,进一步探索欧洲定烧的景德镇外销瓷类型。中国传媒大学周思中教授围绕英国对中国外销瓷的收藏与研究作出讨论,并从欣赏主体的转变、鉴赏对象的转移、收藏价值的升级和大维德对中国陶瓷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国博研究员杨桂梅主持第四场发言。故宫博物院孙悦副研究员将研究重点放在明清的版画对康熙外销瓷的影响,版画内容是瓷器画稿粉本的重要来源,版画的构图、创作手法和行销方式等不断影响着外销瓷的同时,同样作为手工产品的外销瓷也对版画产生相应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依托。国博馆员顾志洋负责现行展览“浮槎万里”的策划工作,从策展人的角度解构“浮槎万里”展览的单元组成关系,对展出的174件(套)文物及其文化背景进行了释读。景德镇陶瓷大学曹建文教授介绍了景德镇出土的一类被称为“古染付”、“祥瑞瓷器”及“新渡瓷器”的外销瓷器,是明清时期景德镇专为日本生产、与茶道密切相关的一类瓷器,并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日本冲绳县立大学的森达也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介绍日本各地遗址中中国明清之际外销瓷的出土情况,还原了明清之际中日陶瓷贸易的情境。英国杜伦大学张然研究员重点关注印度洋地区新的考古发掘所出土的明清时期中国陶瓷资料,并以此为线索,系统回顾了明清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印度洋陶瓷贸易市场的变化趋势。

与会专家发言与讨论结束后,国博陶瓷研究所耿东升所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通过举办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诸多外销瓷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展示了近年来古陶瓷研究领域的新发现与新成果,加强了国博学者与国内外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专家的学术交流,夯实了我馆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的基础,为国博相关展览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