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
2020-10-01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0年9月26-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这次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青铜器研究新成果、新观点和新思考的平台,推进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同时,此次论坛也是国博立足百年积淀,自新世纪以来首次举办以青铜器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可谓意义非凡。

此次论坛不仅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讨论,还有海外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专家们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参与其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国博研究院负责人陈煜主持论坛,研究院副院长霍宏伟以及二十余位与会嘉宾和专家参加。开幕式上,丁鹏勃副馆长与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凤瀚教授共同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的新书首发揭幕,该书收录了国博自建馆至今入藏的西周青铜器精品164件(组),全书共计三十余万字,历经七年磨砺而成,是国博青铜器研究的最新成果。

开幕式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主持了论坛第一场主旨发言。北京大学朱凤瀚教授就湖北随州枣树林曾侯编钟铭文做了初步分析,讨论了西周早期南宫氏奉王命“建于南土”封于曾的实况,探讨了叶家山M111年代与墓主人身份。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以《商周铜器分类的再认识》为题,提出了他近年来对青铜礼器分类法的新认识,结合新材料分析了一些青铜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武汉大学考古系张昌平教授以盘龙城青铜器材料论述了由二里头文化时期到二里岗文化晚期青铜器器用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揭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礼制形成的过程。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方勤馆(所)长介绍了湖北省博物馆的“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还以青铜器资料论述了西周早期到春秋晚期曾国文化由“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转变过程。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从山西西部洪洞上村鬲和石楼桃花者卣入手,结合其他南方风格青铜器,分析了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的风格和工艺特点,推测它们是中商时期在南方铸造,商代青铜器具有长距离和广泛的流动性。

论坛第二场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主持。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一书的编著者,国博研究馆员田率分享了他在编纂过程中对国博馆藏西周青铜器的一些新思考和新成果。国博研究馆员霍宏伟作了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铜镜收藏与研究》的报告,将国博馆藏铜镜特点总结为时代蝉联、发掘品精、题材广泛等,体现了古代制镜技术的最高水平。北京大学韩巍副教授结合虢季子白盘铭文的文体、字体、书风和《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等新出资料,认为虢季子白盘铭文中的“王”应为西周灭亡后“二王并立”时期的“携王”。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鹏宇考察了故宫收藏的春秋晚期鸟兽纹管銎戈的形制和纹饰来源,揭示了公元前5世纪东、西亚之间的文化传播路径。故宫博物院馆员熊长云介绍了一种学界争论颇多、考古发掘常见的方形牌状器物,结合传世文献及今天岭南地区对类似器物的称谓,将其定名为“礤”,并分析了该器物的功能。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韦心滢从馆藏籧戈及其铭文分析入手,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复合氏名的存在与使用例,并认为“复合氏名+子+私名”的特殊自称,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还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用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列举了一些新材料,认为商周流行的觚爵组合,应延至东周时期,漆觚也参与和爵的组合,觚、爵组合的使用从二里头文化阶段起始延续至战国时期,一直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酒器器用核心。国博研究馆员李刚将冀北玉皇庙文化和辽西夏家店上层文化器物作了类型学研究和器物群构成的对比,认为两者有较大共性和互相交流的可能。国博副研究馆员田伟通过线上发言,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中条山及周边地区多次有针对性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并梳理了中条山及周边地区先秦矿冶遗址情况。

论坛第三场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张昌平教授主持。上半场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汪涛、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进行远程交流和互动。许杰馆长探讨了三星堆铜器的铸造技术原理和实践,将其与中原铸造技术进行了对比,证明其来自中原, 但不同于中原的“浑铸偏好”,三星堆铸工更倾向于“简单铸型偏好”化解了看似难以想象的铸造难度。汪涛主任从甲骨文、金文及商周青铜器中“鸮”形象入手探讨了鸮在商文化中的意义,揭示中国古代神话宗教观对上古艺术发展的影响。柳扬主任则以殷墟二期晚段开始出现的双鸮形卣入手,分析了其纹饰的规律和意涵。下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毓灵开始,展示了近年来在韩王度村东洹北商城时期商王室铸铜作坊遗址所做的工作收获,归纳了其铸造技术的特点,认为其青铜铸造技术是郑州商城与安阳殷墟的过渡阶段,晚商铸造技术对其进行了极大变革。北京大学陈建立教授结合国博馆藏曾伯桼簠和近年来湖北出土曾国青铜器、苏家垄冶铜遗址的资料,展示了近年来对曾国冶金考古研究所做的工作成果及其未来的展望。国博副研究员翟胜利就学界对何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学界对何尊的研究推进了对于周初若干史实的认知和理解,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论坛发言与讨论结束后,国家博物馆丁鹏勃副馆长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与会嘉宾学者还一起参观了“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并就展览进行了座谈。会上,朱凤瀚、苏荣誉、张昌平等学者对该展览给予充分的肯定。国博学者翟胜利、晏小飞,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任雪莉、陈皓敏作了关于宝鸡出土青铜器研究、考释、展陈和金文书法艺术等方面的汇报。

通过举办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就诸多青铜器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展示了近年来青铜器研究领域的新发现与新成果,加强了国博学者与国内外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专家的学术交流,夯实了我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为国博相关展览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标志(设计 | 王欣然)

撰稿人:高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