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是不同于居住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军事遗址和宗教遗址的一种特殊遗存。它是在突发事变过程中,人们特意藏匿有价值的财宝和器物的一种方式。四川地区宋代窖藏的数量居全国之首。
宋蒙四川战争:13世纪南宋与蒙古两国军队在四川地区进行的战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1227-1279年),随着南宋的灭亡而告结束。战争给四川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终元一代,四川经济都远未恢复到宋代的水平,文化的衰落和断裂也非常明显。
粉青釉:南宋龙泉窑创烧的一种青釉,其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瓷釉呈现出一种青玉般柔和淡雅的艺术效果。
梅子青釉:南宋龙泉窑创烧的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的青釉,釉层略透明,釉面光泽较强。与粉青釉相比,它需要更高的烧成温度、更强的还原气氛和更厚的釉层。
刻花: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系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刻出花纹。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常与划花技法结合运用,被称为“刻划花”。
印花: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是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坯成后留下花纹;有时也用刻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半干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这种装饰技法始于北宋中期,取材于定州缂丝,同时受到了金银器纹饰制作的影响。
锤揲:最主要的金银器成形工艺。这种工艺可充分利用了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快,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这一工艺成熟于唐代,至宋代,获得了更为巧妙的应用。
仿生器:模仿植物或动物形象制作的器物。以金银器和瓷器为主,如瓜棱壶(瓶)、葫芦壶(瓶)、菊瓣碟、树叶形盘、蟾形水注、龟形盒等。这类器物在宋代窖藏中屡见不鲜,是宋代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标志。
金石学: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目的在于证经补史。形成于北宋时期,《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等著作为主要代表。金石学的兴起促进了两宋仿古器物的大量出现。
《考古图》:北宋金石学著作。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而又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吕大临撰。书中著录了皇室及私人收藏的青铜器、玉器234件,并作了适当的考证。宋代制作仿古铜器多以此书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