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报道 丰富的素朴 同工异曲 小知识 
展览简介 简约的奢华 古调新风
 
丰富的素朴
 

  1991年,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发现了一处南宋时期的特大窖藏,共出土1005件器物,其中985件为瓷器。金鱼村窖藏瓷器以龙泉窑和景德镇窑产品为主,兼有少数定窑、耀州窑及四川地方瓷窑的产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瓷”的艺术风格。
  金鱼村窖藏瓷器大多色调单纯,形象素朴。这种单纯与素朴不是一览无余的浅露,而是在平淡中蕴蓄着浓厚的韵味与深远的意趣,是宋代人审美理想的具体呈现。龙泉窑青瓷凝重深沉,翠色欲滴;景德镇窑青白瓷洁白细腻,如冰似玉。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景德镇窑青白瓷则常带有刻花、印花等不同工艺的纹饰,这些纹饰均与整个器皿浑然一体,题材兼具文人情调与民间生活气息。无论龙泉窑还是景德镇窑产品,形制都朴拙自然,不加繁缛的装饰;器物有时被制成仿生或仿古造型,体态优雅,线条流畅,与其实用功能完美融合。


  龙泉窑是继越窑而起的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所烧制的瓷器是青瓷艺术的高峰。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以后,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似官或仿官瓷器,并烧出了不朽的杰作“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龙泉窑器物造型淳朴,端庄素雅;装饰技法以刻花为主,辅以篦点或篦划纹。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南宋(1127-1279)
高31.5厘米,口径10.5厘米,
底径11.6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这件弦纹瓶所施釉为典型的梅子青釉。梅子青釉是龙泉窑生产的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的青釉,是龙泉瓷匠的一项伟大创新。其烧成温度高,釉层略透明,釉面光泽较强。


龙泉窑青釉瓜棱瓶瓜形金盏

南宋(1127-1279)
高15.6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这件瓜棱瓶为仿官窑器,其端庄典雅的形象体现了宋代民间窑场对文人雅致的迎合。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钵

南宋(1127—1279)
高6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4.3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此钵可能是宗教供器,有学者称之为“净水碗”。


龙泉窑青釉五管器

南宋(1127-1279)
高12.3厘米,口径4.7厘米,
底径7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关于这种器物的定名及功能,学界有几种说法。一说为“多管瓶”,认为它是从汉晋的堆塑罐发展而来的,是陪葬用的明器;一说为“五管花插”,认为它是陈设瓷的一种,有插花的功用;另一说为“五管灯”,认为其中央管为注油管,周边五管为灯芯管。

  景德镇窑是我国最著名的瓷窑,窑址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它始烧于五代;至宋代制瓷技术成熟,产品主要为青白瓷;至元明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白瓷也被称为“影青”,是仿造玉器的的色质特征而烧制的一种优质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造型秀逸工巧;经常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技法。

景德镇窑
青白釉凸雕莲荷纹尊


南宋(1127—1279)
高16.2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10.2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这件瓷尊采取了留花剔地的装饰技法,即先在坯体上敷一层化妆土,然后划出纹饰,再剔去花纹外多余部分的化妆土或釉,露出素胎,最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烧成。由于器表花纹凸起,产生了浅浮雕的效果。

景德镇窑

青白釉凤首流水注
南宋(1127—1279)
高9.3厘米,口径2.8,底径8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水注是文房用具,原名砚滴,用来为砚池滴水。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缠枝莲荷纹笔墨插

南宋(1127—1279)
高5.1厘米,底径8.8厘米
遂宁市金鱼村窖藏出土 遂宁市博物馆藏
  此器制作精巧,较小圆孔下与器底相连,可供插笔之用;椭圆孔及较大圆孔圜底,不与器底相接,可供调色、插墨之用;另一小圆孔与器内相通,可用来注水。

 供稿:王抒 郭萍 黄琛 页面设计:郭萍 刘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