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在古文字领域建树卓著。因年少成名,与商承祚、唐兰、柯昌济并称为“甲骨四少”(王国维语)。著(含合著)《甲骨学概况》《卜辞研究》《殷契卜辞》等。
柯昌济(1902—1990),字纯卿,山东胶县人。有甲骨文字考释之功。著《殷墟书契补释》等。
徐中舒(1898—1991),安徽安庆人。创造性地把王国维古史研究“二重证据法”发展成为“多重证据法”。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骨文字典》,著《耒耜考》《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甲骨文中所见的儒》等。
张政烺(1912—2005),字苑峰,山东荣成人。擅长结合古文献研究商代社会组织和农业生产,率先揭出甲骨文中的易卦。著《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筮卦》等。
严一萍(1912—1987),原名城,又名志鹏,字大钧,以号行,嘉兴新塍人。创办台湾艺文印书馆,在甲骨缀合方面用力甚勤。著《殷契征医》《铁云藏龟新编》《甲骨缀合新编》《甲骨缀合新编补》等。
金祥恒(1918—1989),浙江海宁人。出版《中国文字》五十二期,主要刊载甲骨文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著《续甲骨文编》《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甲骨文》等。
饶宗颐(1917—2018),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广东潮州人。著名国学大师,擅长通过甲骨文研究商代地理。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欧美所见甲骨录存》《甲骨文通检》等。
李学勤(1933—2019),北京人。李氏率先揭示周原甲骨、殷墟甲骨非王卜辞,首创“两系说”。著(含合著)《殷代地理简论》《殷虚文字缀合》《英国所藏甲骨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所藏甲骨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等。
林泰辅(1854—1922),名直养,字浩卿,号进斋,通称泰辅,日本人。被誉为日本搜集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著《龟甲兽骨文字》。
方法敛(1862—1914),美国人。1888年来华传教。方氏对甲骨最大的贡献,“不在他研究的心得,而在他努力摹写每一片经他手的甲骨文中。”(董作宾语)著《中国古代文字考》《甲骨卜辞》《甲骨卜辞七集》《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
明义士(1885-1957),加拿大人。1910年来华传教,一生收集甲骨三万多片,是外国人中收藏甲骨最多的人。他在甲骨的著录、辨伪、缀合、断代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欧美甲骨第一人。著《殷虚卜辞》《殷虚卜辞后编》《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商代文化——殷虚甲骨》等。
伊滕道治(1925-2016),日本人。编著《甲骨文断代研究法的再检讨——以董氏的文武丁时代卜辞作为中心》《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等。
此外,还有一批甲骨学者,如叶玉森、丁山、吴其昌、孙海波、朱芳圃、李旦丘、杨树达、姚孝遂、高明、金璋、岛邦男、贝塚茂树、松丸道雄等,为甲骨学的深入研究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