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号展厅
日期: 2006.8.7 - 8.31
时间: 8:30 - 16:40
票价: 20元(国博展览通票有效)
     
 
 
┃展览简介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大约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至唐代发展到高峰。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迎娶了笃信佛教的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墀尊公主,公元八世纪印度高僧寂护及莲花生入藏传法,藏传佛教得到了初步发展,七至九世纪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公元九世纪,达玛赞普(838—842年在位)开始了毁佛灭法活动,藏传佛教遭到致命打击,中断了百余年。公元1000年左右,西藏西部古格王国的国王柯热出家为僧,并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进藏弘法,佛教于西藏再次复兴,十至十三世纪也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元代以后,汉、蒙、藏、满间文化交流频繁,西藏佛教趋于汉化。西藏高僧不断被当朝皇室封为“国师”、“法王”,西藏出现了特有的“政教合一”现象,藏传佛教祖师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这次展览展出的200余件造像都是优秀的佛教艺术作品,它们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