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进程中,马克思是最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不仅为工人阶级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还亲身投入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斗争,始终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前沿,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本次展览。我们希望,本展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专家讲解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视频导览
我们精选出部分展品为观众提供自助导览服务。通过视频导览,您可以快速了解整个展览。二维码导览需至展厅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微信编码及语音导览方式可按照下方的使用说明获取对应的展品信息,目前暂提供第三展厅24件展品自助导览,更多导览正在制作中。
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 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1841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耶拿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1842—1843年,任《莱茵报》编辑。1844年初创办《德法年鉴》杂志,在该杂志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底,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著《神圣家族》,从此并肩战斗终生。1845—1846年,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7年与恩格斯一起帮助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为同盟起 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还积极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运动,丰富发展了革命理论。
马克思创作了划时代巨著《资本论》,科学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理论基础。1864年组织创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1871年,积极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事业,为科学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撰写《法兰西内战》。70—80年代初,在继续写作《资本论》的同时,积极推进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撰写了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晚年继续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1883年3月14日逝世。
马克思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01
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1841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耶拿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1843年,任《莱茵报》编辑。1844年2月创办《德法年鉴》,在该杂志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哲学、经济学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24岁的《莱茵报》主笔
赵绪成
中国画
100厘米×65厘米
1842年3月,马克思开始为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报纸《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担任该报编辑。马克思大学毕业后进入《莱茵报》编辑部工作。他在《莱茵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猛烈抨击普鲁士专制制度,公开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在马克思主持下,《莱茵报》越来越具有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色彩。
02
《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著《神圣家族》,从此并肩战斗终生,结下了伟大的友谊。1845年—1846年,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7年与恩格斯一起帮助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受委托起草党纲,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为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1851年起,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撰稿,分析评述各种重大国际问题,并阐述了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光明前途的深刻见解。
人间知己
王为政
中国画
155厘米×95厘米
1844年8月底,恩格斯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8月底到9月初,两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两人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此结成了为人类解放事业共同战斗的伟大友谊。
恩格斯于1863年9月底参观利物浦港之际所写的《美国炮兵部队见闻》,论述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战争带来的影响。(该文至今没有公开发表,借于德国乌波塔尔市档案馆)
03
划时代巨著《资本论》的创作
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马克思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创作划时代巨著《资本论》。1857年到1865年,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下了三个手稿。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晚年继续创作《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三卷经恩格斯整理编辑,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科学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还包含着涉及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生态问题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向最忠诚的朋友报捷——《资本论》第一卷完成
何孔德
油画
79厘米×69厘米
1867年8月16日深夜两点,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个印张的校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自己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向他报告这一喜讯。
口授《资本论》
姚有多
中国画
133厘米×94厘米
恩格斯经过多年艰苦的工作,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阿德勒说道: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
04
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领袖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后通称第一国际)在伦敦宣告成立。马克思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袖,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协会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1871年3月18日,巴黎爆发人民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马克思热情支持巴黎人民的正义行动,并受国际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这部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
顾盼
素描
42厘米×34厘米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的几百名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集会,宣告成立国际工人协会。会议由爱•比斯利担任主席。马克思参加了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公社原则永存
王为政
中国画
107厘米×95厘米
伦敦受威胁最大的人
陈衍宁
水粉画
75厘米×54厘米
马克思和国际工人协会对巴黎公社的支持招致反对势力的敌视,《法兰西内战》的发表更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的疯狂叫嚣。反动势力不仅攻击、污蔑马克思,还派暗探跟踪盯梢,监视马克思的行动。
05
奋斗不息的最后十年
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饱受多种疾病的困扰,但仍以惊人的毅力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积极指导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批判德国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他帮助法国工人党制定纲领,继续从事《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创作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密切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此,马克思详细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和现状,深入分析东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并对俄国革命的发展前景作了科学预测。在这一时期,他广泛研读了世界史和人类史著作,热情关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笔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三月十四日
艾中信
油画
119厘米×97厘米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工作室的座椅上与世长辞。
06
光辉永存的高尚情操
马克思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而且有崇高的风范。他从青年开始,毅然舍弃舒适安定的生活,选择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面对反动势力驱逐、生活贫困、疾病缠身和家庭不幸,他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蓬勃的勇气,矢志不渝地为坚持真理而斗争。他的高尚品格和广阔胸襟使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的人们深受启迪、备受鼓舞、砥砺奋进。
被驱逐出巴黎
罗尔纯
油画
85厘米×102厘米
马克思在巴黎出版的德文报《前进报》上著文抨击反动制度、高度评价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引起了德、法反动势力的仇视。潜伏在巴黎的普鲁士间谍警告法国政府当局,声称马克思言论可能带来的危害。1845 年 1 月法国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
高泉
油画
98厘米×107.5厘米
1870年9月20日,恩格斯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住在离马克思家不远的瑞琴特公园路,从此两人朝夕相处。恩格斯移居伦敦以后,在马克思的提议下,被选入国际总委员会,并先后担任多个国家的通讯书记。这时的国际工人协会,已经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恩格斯凭借卓越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语言才能,成为马克思最得力的助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0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和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抗争,掀起了生生不息的救亡图存运动,马克思主义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初步传入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经过五四运动,一群进步知识分子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思想的力量,并在风云激荡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0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03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0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一单元
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
于文江
2018年
中国画
190厘米×500厘米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特里尔市是德国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西南部,摩泽尔河岸,属于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大黑门是特里尔市的地标建筑,建于罗马时代,马克思的家就在大黑门附近,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中学时代
金瑞
2018年
中国画
250厘米×250厘米
1830年10月至1835年9月,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学习。他学习勤勉,善于独立思考,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受到了进步师长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终身伴侣
王嫩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300厘米
燕妮出生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被认为是特里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她倾慕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1836年秋与马克思订婚。马克思原打算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特里尔与燕妮结婚,但由于放弃了大学执教的计划,加上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不得不延缓婚期。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和燕妮在莱茵省的小镇克罗伊茨纳赫举行了婚礼,10月,一起前往巴黎。从此,拉开了两人充满困苦而甜蜜的生活序幕。在进行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共同演绎了一段伟大的爱情传奇。
革命的一家人
孙景波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380厘米
马克思和燕妮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但只有3个女儿活了下来。大女儿也叫燕妮,二女儿名劳拉,小女儿名爱琳娜。三个女儿深受父亲的影响,她们分担了马克思的部分工作,参与到工人运动中,并为此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大女儿燕妮积极参与马克思从事的工作,1872年嫁给法国著名工人活动家新闻工作者沙尔•龙格, 1883年1月不幸去世。在恩格斯的介绍下,1867年劳拉与社会主义者保尔•拉法格结婚。巴黎公社失败后,夫妻俩被迫流亡西班牙和英国,直到1882年才被允许返回巴黎。爱琳娜在第二国际和英国工人运动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帮助恩格斯整理了马克思《资本论》手稿等文献。
伟大友谊
李晓林
2018年
油画
300厘米×250厘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途中,绕道法国巴黎拜访了马克思。在10天的朝夕相处中,两人惊奇地发现彼此的观点完全一致,并决定第一次合著《神圣家族》。此后,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结下了伟大友谊。在异地居住期间,二人保持了长达20年的书信交流,往来书信多达1300多封,除了讨论一些生活琐事外,多为理论问题与学术观点。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的故事。”
第二单元
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马刚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410厘米
1846年初,为了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筹建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强了同各国先进分子的联系,创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核心由马克思、恩格斯和比利时共产主义者菲力浦•沙尔•日果组成。该委员会与欧洲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建立通讯联系,经常性地讨论学术问题,评论流行的著作,并进行社会主义宣传,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写作《共产党宣言》
苗再新
2018年
中国画
193厘米×503厘米
1847年1月20日,正义者同盟委托约瑟夫•莫尔拜访马克思和恩格斯,邀请他们加入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意加入并帮助改组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将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并受委托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底,《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在伦敦出版,很快被译成欧洲许多文字。《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作报告
黄骏
2018年
中国画
219厘米×490厘米
1849年8月24日,马克思离开巴黎前往伦敦。移居伦敦后,马克思立即着手重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为了提高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1849年9月初,他参加了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在协会中讲授政治经济学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参观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
井士剑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400厘米
1851年,33岁的马克思亲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马克思在参观后指出,展览会在一个不大的地方,展出现代工业积累起来的全部生产力,这同时也就是展示在动荡不定的社会的深层已经创造了的,以及正在一天天创造的建设新社会的物质。世博会闭幕后,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虽然大英帝国占据了伦敦博览会的主流,但美国工业的强大创造力将力助美国的崛起。
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宋克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300厘米
《纽约每日论坛报》于1841年创刊,是美国辉格党的机关报,发行很广。19世纪40至50年代,该报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过奴隶制。1851年至1862年,马克思一直为该报撰稿,并向恩格斯约稿。他们的文章,涉及国际政治、工人运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扩张、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克思还在该报发表一系列论述中国的文章,严厉谴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从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该报放弃了进步立场,马克思断绝了同该报的关系。
在英国博物馆
俞晓夫
2018年
油画
210厘米×360厘米
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废寝忘食地从事经济学研究,广泛阅读并大量引证各种文献,为此他经常去英国博物馆。有一段时期,从早到晚,他几乎整天都在那里潜心研究。
潜心写作《资本论》
孙立新
2018年
油画
300厘米×350厘米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付出了毕生心血。在长达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中,克服了反动当局的迫害、物质生活的窘困和各种疾病的困扰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这部不朽巨著,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将《资本论》赠给达尔文
秦文清
2018年
油画
150厘米×335厘米
马克思十分钦佩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称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1873年6月16日,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赠给达尔文,并亲笔题词:“赠给查理•达尔文先生。您真诚的钦慕者卡尔•马克思。”1873年10月1日,达尔文回信向马克思表示感谢:“承蒙寄赠巨著《资本论》,谨致谢意……尽管我们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两人都热诚期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将最终造福于人类。”
《资本论》在工人阶级中传播
吴宪生
2018年
中国画
213厘米×550厘米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陆续被译成俄、法、英等文字,其意义很快为先进工人所理解。1868年9月11日,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议指出:“卡尔•马克思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是政治经济学当中科学地分析了资本并揭示了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第一人。” 决议还建议把《资本论》译成其他文字,倡议各国工人学习《资本论》。
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上
冯远
2018年
中国画
200厘米×450厘米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迫切需要相互支持和团结合作。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有英、法、德、意、波和瑞士等国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工人会议上,国际工人协会(通称第一国际)宣告成立。马克思出席了会议并被选入领导机构临时委员会。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协会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马克思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袖。
在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
王铁牛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350厘米
1872年9月2日-7日,在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代表总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恩格斯代表总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揭露巴枯宁派秘密团体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报告。会议经过激烈斗争,挫败了巴枯宁分子的分裂阴谋,决定把巴枯宁等开除出国际工人协会。大会批准了伦敦代表会议关于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独立政党的决议。
满腔热情支持巴黎公社
骆根兴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700厘米
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巴黎公社的革命创举和伟大意义,揭露资产阶级报刊散布的各种谎言,呼吁各国无产阶级和进步力量声援巴黎人民的革命行动。马克思通过国际总委员会,向各个支部发出几百封信件,号召他们发起支持公社的运动。马克思密切关注巴黎形势的发展和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社的情况,并给公社提出建议,公社的领导人也常常主动征求马克思的意见。
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
丁一林
2018年
油画
250厘米×250厘米
1876年,马克思积极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批判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肃清杜林思想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影响。马克思不仅赞同恩格斯阐述的理论观点,还亲自撰写了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论述》的初稿《评杜林〈国民经济学批判史〉》。
晚年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
刘健
2018年
中国画
458厘米×192厘米
马克思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用了不少时间收集和研究俄国及其他地区的农村公社资料。他同俄国的革命家查苏利奇、拉甫罗夫和学者柯瓦列夫斯基、丹尼尔逊等人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经常探讨农奴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和革命前景问题。马克思重点围绕俄国公社土地问题进行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俄国现实革命形势和社会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设想,提出了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创立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三单元
遥望东方
郑艺
2018年
油画
310厘米×250厘米
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半个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在万里之外关注中国的命运、研究中国的国情、发表关于中国前途的看法。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们先后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十多篇评论文章,声讨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赞扬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动,声援中国人民保卫家园的正义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这些文章成为那个苦难岁月里对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支持。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张峻明
2018年
油画
300厘米×250厘米
191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风潮”后,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初,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他克服生活条件艰苦和参考资料匮乏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一度入神到不分墨水与甜汤的地步,并于4月完成译稿。是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付梓,全书内文共56页,竖排每页11行,每行36字。首次印行1000册很快售罄,9月印行的第二版同样热销,之后数度重印,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窑洞中的灯光
邵亚川
2018年
油画
266.6厘米×300厘米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1943年3月16日,毛泽东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1944年3月5日,毛泽东提出“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强调要熟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
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
王珂
2018年
中国画
200厘米×500厘米
延安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研究和传播,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思想教育运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