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期: 2006.9.30 - 10.29  
  票价: 单独售票 票价5元  
    (学生票2元)  
    通票免费参观办法有效  
     
  首页  新闻报道  展览简介  单元介绍  长征文物  观展留言  
 
|单元介绍
 
第一部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年10月,为摆脱困境,实现北上抗日的主张,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指挥下,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胜利完成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先期到达的红军汇合。从此,革命的大本营就落在了中国的西北。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第二部分 勇往直前克强敌

  长征途中,红军各部凭借超凡胆略和顽强毅力,与国民党军纵横周旋、激烈鏖战,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为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主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其间,红一方面军在重兵合围中穿插迂回,出奇制胜,四渡赤水河,跳出包围圈;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二方面军在艰难的环境中,果敢无畏,历尽艰险,突围乌蒙山。红四方面军勇猛顽强,数度激战,越过敌人规模浩大的防御体系,强渡嘉陵江。红二十五军不畏艰险,殊死战斗,突破重重围堵,血战独树镇。他们那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感召后人。

第三部分 雪山草地显奇志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雪山大都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草地一望无际,气候恶劣,雨雪、冰雹来去无常,这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危险丛生。

  红军广大指战员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团结互助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翻越了二十几座大雪山,穿过几百里的水草地,战胜了严寒、缺氧、缺粮、伤病等重重困难,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

第四部分 情深谊长伴征程

  红军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军队。长征途中,虽然行军艰苦、战斗激烈,但红军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本色,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并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深得群众的爱戴,同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民族平等历来是我党所倡导的民族政策,红军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了苗、彝、瑶、藏、回等民族的大力支持。长征所经之地很多是渺无人烟、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在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充分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成为长征路上留下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第五部分 长征文化铸丰碑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途中,红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通过报纸、标语、歌曲、漫画等多种方式宣传红军的苏维埃人民军队性质及红军“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宗旨,从而使人民群众真正地了解红军,爱戴红军。长征播撒的革命火种在所经过的十几个省开花、结果。 直至今天,红军长征所体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依然是感染和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巨大精神财富。
 
英雄的史诗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新闻报道展览简介单元介绍长征文物意见建议留言板
英雄的史诗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