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各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合作举办考古发现成果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探寻中华文化发展源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展览力作。
二十一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韩城梁带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遗迹,包括芮国国君墓等,为研究周朝封国——芮国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被评选为2005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余年后,人们又在陕西澄城刘家洼发现了另一处芮国都邑遗址,揭露出墓葬、夯土建筑、城墙、壕沟等大型设施,以其严整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青铜器铭文等文化特征,填补了芮国后期的考古空白,为周代封国研究增添了绚烂的一笔,从而再次跻身于2018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列。这两处前后相继、紧密关联的芮国重要考古发现,不仅弥补了周代历史的缺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形成难得一见的考古发现姊妹篇。
本次展览分为列土分邦、小国之光和万流归宗三个单元,共展出青铜重器、礼乐用具、金玉饰品等300余件,除少量为陕西韩城梁带村东周芮国墓地遗存外,绝大部分来自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的最新发现,是首次以最全阵容集中向公众亮相。展品中既有鼎簋列陈、庄重典雅的礼仪文化,也有钟磬谐鸣、荡涤心灵的音乐艺术,还有金玉交辉、车辚马萧的绚丽装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周文化占主体的墓地陪葬品中,还有少量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及来自西部文化因素的器具。它们虽远不及周文化的遗存丰富,但却工艺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表明周代封国与周边文化之间很早以来就开始进行广泛交流与相互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家洼芮国遗存不但是周代封国政治的稀世硕果,同时也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融会东西、交流南北、沟通中外、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程的真实反映。此外,展览还通过场景复原、增设互动设备、创新展墙形式等手段,增加展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参观者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探知蕴含在文物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负有重要使命。本次展览就是要通过刘家洼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系统展示古芮国的历史风貌和周王朝恢宏的分封制度,以及这些区域文化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分化、演变,并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复杂历史进程。衷心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把握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内涵,激发出追溯中华古史、探寻文明源流的深厚感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消灭商朝,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的古代分封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周王朝推行礼制,不同等级贵族所使用礼器的数量、组合各不相同,重在彰显和维护等级制度。封国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芮国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曾任周王辅臣。历史上,芮国几次迁都,国力一度繁盛。见诸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出土器物上的零星记载,都使芮国更加扑朔迷离,直至陕西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等芮国墓地的重大发现,人们才得以实证春秋芮国封地的确切所在,进而窥探其曾经的辉煌和周代分封制度的历史风貌。
鼎铭文
列鼎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铭文“大(太)师小子白(伯)父乍(作) (尊)鼎,其万年子=(子子)孙永宝用之”
铜鼎
列鼎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铭文“大(太)师小子白(伯)父乍(作) (尊)鼎,其万年子=(子子)孙永宝用之”
分封制度在初期奠定了周王朝江山社稷的根基。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周天子掌握天下,诸侯王统治国,卿大夫管理家,士修习自身。家国天下,家国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系统的政治制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之一。刘家洼遗址作为芮国曾经重要的都邑之一,地处古代交通要冲,秦晋争锋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刘家洼墓地已发现墓葬200余座,包括两座高等级的国君墓葬“中”字型大墓,各墓规模因墓主身份差异而大小有别,随葬品规格与丰俭程度不同,应是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一处贵族公共墓地,是周代社会家国政治的直观表现。
钟磬谐鸣
鼎簋列陈
金玉交辉
周代社会王公贵族的宴飨等活动往往在敲钟击磬的美妙音乐中进行,称为“击钟鼎食”,“钟鸣鼎食”,排场十分豪奢。《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周人将祭祀和战争视为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祭祀与礼乐密不可分,祭祀文化逐步发展成为礼乐文化。乐与礼同样重要,乐的作用,对上层主要用于祭祀、宴飨、典礼等,助礼仪、飨鬼神,对下层则主要是教化民众、引领风俗。
国君墓葬
大型墓M1是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南北总长64米,墓室长11米、宽10米、深度约12米。大墓居于墓地中部偏东的地势高亢之处,旁有长方形车马坑。墓主人身份亦当为诸侯国国君级别,地位不亚于大国诸侯。M1残留各类随葬品总计240件(组),包括铜编钟、石编磬、铜簋、铜钲、彩绘木俑、漆木建鼓、铁矛、大玉戈等。
编钟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刘家洼中字型大墓的乐器组合均为编钟、编磬各两套,并配有多件建鼓、铜钲、陶埙等器,充分展示出芮国贵族对音乐的喜好,为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资料。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礼乐用具
春秋时期,贵族诸侯一般陪葬一套乐器,而刘家洼遗址M1、M2、M3三座大墓出土的钟、磬、鼓、埙组合有两套,还有四镈九钮,即四件镈钟九件钮钟的乐器配置,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这些现象表明芮国贵族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喜好和痴迷,在争霸称雄的春秋时代,这样的礼乐风格显得极为另类。
中型以下的墓葬皆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大墓方向一致,墓主人身份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中、小型墓主要分布大墓的北、南和西面,证明此地是一处贵族公共墓地。
勾云形编磬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是周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写照,鼎簋相配更是西周等级制度的体现。文献中记载,在周代祭祀或宴饗等礼仪中,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两簋、下士一鼎一簋等说法。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只能陪葬日用陶器。
列鼎而食
刘家洼墓地的七鼎、五鼎、三鼎、一鼎墓等,与芮国相当于诸侯及其他贵族的级别相称,礼器中以鼎为核心的重食组合特点非常鲜明,礼器中鼎的数量最多,并且遵循食器+酒器+水器的组合礼制,是周系墓葬的一般特征。
M2墓室列鼎出土状态
M2墓口长10米、宽8米,墓道宽约4米左右。出土各类文物400件(组),有鼎、簋、盘、铜鍑、编钟编磬、建鼓、陶埙等乐器。钟架长达5.3米,上有嵌蚌饰的木雕漆绘图案,下伏圆雕兽形虡座。有四角为铜构件的床榻,长2米、宽1.3米;长约1.4米金首铜樽权杖,权杖头上饰蟠螭纹。大量的车马器、兵器与少量玉器。椁室东北角建鼓铜柱套上刻铭“芮公”作器,铜戈上亦有“芮行人”铭文,墓主当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国国君。
列鼎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方壶
青铜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周代贵族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远古以来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刘家洼虎、牛、蝉动物造型的金器,纹饰用青铜器兽面纹和龙纹,借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纹饰,显示与青铜工艺的密切关系,部分沿用原始的捶揲工艺。金玉交辉的表象,折射的是东西文化交流融会的历史。
金铜为饰
金器包括出自大墓盗洞的虎形牌饰、牛首衔环饰及其他素面环与螺旋形金耳环等器物,在纹饰和题材方面带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征。它们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与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权杖头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虎形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牌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兽首衔环扣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珠联玉映
玉器的主要用途是礼仪和装饰,礼仪玉有璧、琮、圭、璋、璜、戈等,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装饰玉有玦、角、牌饰、管、珠等。
人形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春秋早期
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
项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鸟形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鱼形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出土
分封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周王朝的稳定,但是在客观上为后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埋下了伏笔,争夺领地与霸权的大规模征战在周代后期基本没有停止过。至春秋中后期,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典章制度逐渐被瓦解或废弃,出现了礼崩乐坏的迹象。刘家洼墓地内出了大量的车马兵器,在大墓附近还有专门的车马坑等,反映出当时征战频繁、重视军事的史实。周代是车马制度趋于成熟的时代,马车作为交通工具,是等级身份的标志,还是重要的作战工具,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战争与文化交流客观上推进了融合的进程。秦穆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芮国为秦所灭,封国无存,领地纳入秦的政治体系内,经过战国晚期秦的大规模统一,最终归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洪流。公元前3世纪末,随着秦的不断强盛和扩大统一,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终于结束,中国步入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车辖
车辖
合页
衡端饰
銮铃
马衔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