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览内容策划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科技创新展览,旨在通过118个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全面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创造与成果转化。展览内容涵盖了新时代青年们在集成电路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高端制造、先进材料、医疗健康、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社会关爱、生态修复、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探索实践。
展览策划之初,展览团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创新,最终设计了出较为合理的展览结构与展陈方式,力求更好地呈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创新项目。如何兼顾专业性、科普性、趣味性和展陈效果,如何以视觉化的展览语言展示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循环经济等高端前沿的科技创新,深入浅出,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感受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活力与青春担当,是本次展览策划的关键。
二、展览设计的创新形式
展览的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拉开序幕,由此引出展览的主题“青春之歌”——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的创新实践,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蓬勃创新力和青春气息。展览在构思之初就确定了“简约、科技、青春”的整体风格。
展览有3个展厅,将近30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展出101所大学、118位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展品种类包罗万象:由科技前沿的量子芯片、无人机,到接地气的农业产品;展品体量从直径8米的无人直升机到只有几毫米大小的人工血管……对展览设计和布展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
展览入口的主题墙设计采用了五彩斑斓的渐变色调,配以科技感十足的“深渊灯”主题字,呈现大学生青春活泼的气息。展览的空间设计以六边形为基本元素。六边形是一个从几何学到三维建筑角度都十分完美的具有科技感的图形,空间线条以直线为主,以符合展览“简约”的设计风格,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展示空间。展厅内的主色调以干净纯粹的白色为主,配以渐变的蓝,代表了大学生的清澈单纯,能更好地衬托出形态各异的展品。
三、布展中的小故事
进入展览实施的布展阶段,最大的难点还是与118个创新项目作者们的对接沟通。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的展示要求,比如灯光、承重、固定方式、是否裸展、用电要求、互动、展示空间要求等。所有的项目情况要融合统一到展览设计中,既要尊重每个展示项目的特点与个性,又要以和谐统一的展陈方式展现。
以最大的展品清华大学重型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为例,展品直径8米,在展览设计之初的空间布局构思上,这件展品的展示就要整合解决运输、布展组装、承重安全和展示效果等问题。在展览空间紧凑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展示无人直升机,设计师选择为它设计了独立岛型展台,观众可以围绕展台360度欣赏展品。
另外一个布展难度较大的是南开大学“火星之眼”项目。这个项目的展品是“伞翼无人机”,分为降落伞、无人机和地面站三个部分。设计师为其“量身定做”了还原无人机运行状态的展示舞台:半圆形的带顶展台上,降落伞可以全尺寸展开,无人机悬挂在半空中,犹如正在空中翱翔。看似简单的构思,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如何安全地将降落伞以完全展开的形态固定在展墙上;如何让展品的展示具有美感;如何还原它的功能与技术特点,都是策展团队在布展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项目作者和策展团队尝试了两天才完成了这件展品的布展。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策展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才为观众呈现出了良好的展厅氛围和展示效果。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2、3展厅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6月22日(当日可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