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呈花状,长颈,鼓腹,假圈足,一侧置曲柄。为浇花用器。花釉瓷创烧于唐代,是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氧化物呈色剂的釉料,在坯体上多次施釉,高温烧成。其特点是在黑釉、黄釉、蓝釉或茶叶末釉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块,多少不等。深浅花釉互为衬托,颇为醒目。这种带有彩斑的瓷器,时人称之为“窑变花釉”或“花瓷”。河南鲁山、内乡、禹县、郏县等窑口及山西交城窑均有烧造。该壶身上浅蓝、深蓝、淡蓝、姜黄等色釉灿若飞霞,自然流淌,妙趣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