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简仪模型

长4.7米,宽3.25米,高3.1米

原物存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

元代简仪是大科学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创制的天文仪器。郭守敬是顺德路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他曾主持修治南北大运河航线及其他许多水利工程,并主持通惠河漕运事务。在天文学方面,元朝初年,他主持在全国设立27个观测点,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定一年为365.2425日,与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只差26秒。他又长于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由于他对天文学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后人将月球上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中国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叫浑仪,郭守敬改革浑仪结构,简化层次,使之更便于观测天体运行,故称简仪。简仪主要由3部分组成。上部为赤道经纬仪(含四游仪、赤道环、百刻环等),用以观望测天体的赤道坐标位置;下部北面是地平经纬仪(含地平环与立运环),用以测量地平纬度;下部南面是正方案,用以校正仪器的南北方向。为了保证百刻环与赤道环的灵活运转,又在两环间设置了世界上最早的滚轴。现存的简仪是明正统二年至七年间(公元1437-1442年)依据元代简仪仿造的,只在正方案部位设置日晷,其他依旧。

 

延伸阅读:

郭守敬与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