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蹴鞠纹青铜镜

直径10.6厘米,厚0.6厘米

此镜镜背为高浮雕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左侧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右侧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仿佛正在防守,另有两人在旁观看,场景十分生动。
        蹴鞠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十分流行蹴鞠。到了汉唐,这项运动开始兴盛起来,这在史书以及唐诗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蹴鞠得到了极大发展。鞠球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原来的六至八张尖皮缝合发展成十至十二张牛皮缝制而成,内充以吹气的动物膀胱,球体更圆,更容易操控,踢起来观赏性更强。宋代的蹴鞠开始向杂耍方向发展。流行范围也更广,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市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以蹴鞠为乐。随着蹴鞠的普及,当时还出现了专门的踢球组织—球社,如史书记载的“齐云社”、“圆社”等球社有严格的社规,教授专门的踢球技艺及道德规范。城市中还有蹴鞠爱好者专门的运动场所,一些大的宴会以及店铺促销等活动经常伴有蹴鞠表演助兴。当时还出现了很多由于球技水平高而闻名的“球星”,如《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范老儿等五位高手的姓名。现存有关宋代蹴鞠场景的文物也有很多,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都收藏有宋代的蹴鞠纹青铜镜,还有一些地方出土有反映宋代妇女和儿童蹴鞠图案的瓷枕等。

 

延伸阅读:

宋代的蹴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