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4厘米
传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此戈援身略上扬,背微鼓起,呈长弧状。直内,尾端向下弧弯呈钩状。胡上有3个长条形穿,上阑处有1个三角形穿,内上有1个长条形穿。援身和胡上均饰双线组成的菱形纹,并在双线相交处饰一圆点。
据研究,此戈精美的纹饰是用硫化铜特殊工艺处理的结果。经这样处理,兵器既美观,又可防锈,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水平。此戈上的双线菱形纹是典型的吴越兵器上的装饰。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公元前333年,越又为楚所灭,此后吴越地区完全为楚控制。在战国时期,楚与吴、越一直毗邻,时战时和,因此,吴越的精美兵器有可能流入楚地,这也是战国时期楚文化区内出土较多吴越兵器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此戈当时共出土2件,可能是一对。由于制作精美,其使用者的身份不可能是一般士兵或低级军官,当是一位高级将领。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