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高10-15.3厘米
铙腔体作合瓦状,口缘内凹呈弧形,鼓部正中处有梯形凸起,舞部正中有管状甬,与腔体相通。铙腔体外两面均浮雕饕餮纹。青铜铙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始见于商代后期,西周早期继续沿用,敲击时器口向上。此型青铜铙主要出土于河南南部、山东南部与陕西关中地区,通常一编数枚,形制、花饰基本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其中以3枚成编最为常见,余为4枚成编与5枚成编。此型青铜铙有些经过测音,其鼓部正中与两侧可发出两个频率音,音程关系有小二度、大二度、大三度与小六度,其中以大二度居多,已能构成合理的音阶序列。而且,在一编3枚的青铜铙中,3枚青铜铙之间均以四度半音程之差排列,三者最低基频为一度、五度、八度,大致与C调相符。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