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旨在通过本馆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以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

早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我们祖先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夏代纪年范围内,青铜铸造已较为发达,不仅冶铸武器、工具、装饰品 ,而且铸造了鼎、斝、盉等礼器群,后经商、周礼制所继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作为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顶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青铜文化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同时,这一时期的许多青铜器又是做工精湛的工艺美术品。这些器物的造型、装饰与铭文书法是当时社会的审美所在,汇聚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晶。

鼎,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是宗庙重器,也是王权象征,人们习以“定鼎”、“迁鼎”之类词语,喻王朝之更迭,社稷之兴替。本展览中有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后母戊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仰之弥高,历久弥珍。2006年回归的“子龙鼎” 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器内壁铸铭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其他如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也是件件杰作。相信广大观众定会在这美的盛会中陶醉。

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铜与锡的合金,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发明。远在5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中国古人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作为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青铜器用以“明尊卑,别上下” ,彰显、维护等级制度。

在青铜时代漫长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人们思想、习俗的转变与审美艺术自身的发展,使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装饰花纹、器物组合与铭文也相应呈现不同的时代风貌,而这些阶段性的变化恰为我们清晰勾勒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素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为世人称道。殷墟妇好墓青铜器、“后母戊”青铜鼎、“子龙”青铜鼎、“盂”青铜鼎、“天亡”青铜簋、春秋晚期蔡侯墓青铜器及战国辉县固围村青铜器,足以代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历程各时期的重要成就。从中我们可以体味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书法艺术演变的轨迹,并继而探寻创造这些艺术元素的源泉,即我们民族上承远古、绵延不绝的审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