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专家学者>在职副高级职称专家>详细信息
张昕煜
 张昕煜(1988.09-),女,山西太原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技考古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研究馆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挖掘古代遗存信息,开展农业起源与传播、人群迁徙、社会复杂化等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海南东方荣村遗址、新疆库车乌什吐尔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曾参与宜昌博物馆馆藏楚国金属饰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黄铜钱币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负责或参与山西绛县周家庄、西吴壁,山东烟台大口,河北康保兴隆,陕西宝鸡下站,内蒙古和林格尔大堡山,海南东方荣村,新疆库车乌什吐尔,新疆尼勒克穷科克1号墓地等遗址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工作。

近五年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砣矶岛大口遗址出土人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同位素与年代学研究”等科研项目。

主要著作论文有:《稳定同位素视角下龙山—岳石文化时期胶东半岛旱作农业的强化——以山东砣矶岛大口遗址出土人骨为例》、《公元前1千纪新疆西部穷科克1号墓地的粟黍食用——基于人骨C、N稳定同位素与牙结石淀粉粒的证据》、《晋南龙山文化时期多品种家畜饲养策略的延续与发展—以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