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艺术原理与文物复原复制为匠心的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是在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包含软笔、硬笔等各类字迹以及清稿画样等多种技术在内的大临摹技艺体系,力求做到匠心守真。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系列丛书之《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对该技艺的概念与方法做了开拓探索性研究,除了古代书法的临摹复制,更多的聚焦于种类纷繁复杂的近现代手迹类文物和书写材质等的复制研究;并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特点,遴选典型案例,对临摹复制技艺理念、各类书写所施不同技法以及工艺性笔法等方面做了理论论述与实践阐释,填补了行业空白。

 

这是几代人的坚守与接力:

国家博物馆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传承

文献复制是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机构文物保护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1950年,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创始之初,在王冶秋先生倡议和指导下,便组织成立了复制机构,进行革命文物复制。文献复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已有70多年的历史,基本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文献复制体系。

手迹类文物在文献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中国国家博物馆手迹类文物的复制始于1950年,李玉芬先生(已故)1950 年入馆工作后,将古代的双钩廓填法和仿写法结合,使用直接摹写法用于革命文物的临摹复制。1975 年 8 月,徒弟王秋仲接继岗位后,深研师傅的做法,多方面汲取技术技巧,使摹制的专业化水准不断提升,并形成了包含毛笔、硬笔等各类材质,以步骤考究、制作精细化见长的工艺风格。2011 年,吕雪菲入馆工作,跟随王秋仲学习,2014 年确立师承关系。如今,吕雪菲已成为临摹复制工作的业务骨干。

手迹文物因其材质的特殊性而极易老化,复制品作为备份是保护手迹文物的重要手段。临摹复制技艺作为手迹类文物复制规模中的主要手段,直接为文物保护工作、各项大型展览及遍布全国的近现代史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收藏展陈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0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复制上万种手迹类文物,其中包含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以及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览,对红色基因的延续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4月,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被列为北京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了促进手迹类文物复制工作的发展,系统总结梳理临摹复制技术,使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方法、应用技术和使用材料更为科学规范,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手迹类文物复制的有序传承奠定理论基础,吕雪菲、王秋仲承担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科研课题“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研究”,并着手撰写《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一书,通过梳理已有的传统技术,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术理论。本书是对几十年临摹复制工作的思考,也是对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学术升华。希望通过本书对传统临摹复制技艺系统的理论阐述,为手迹文物临摹复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让该项传统技艺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原为《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一书前言,此处标题为后拟。)

 

作者简介

吕雪菲(1987.1—),女,山西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领域为文献复制、临摹技艺。

王秋仲(1954.11—),男,北京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文物修复复制。

 

《匠心守真——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物复制的目的与原则

第二节 手迹类文物种类及临摹复制的理念

 

第二章 临摹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一节 书法学习中的临摹

第二节 书法临摹应当得“法”

第三节 临摹复制与摹写

第四节 传统临摹复制的方法

第五节 博物馆手迹文物临摹复制的特征

第六节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合成效果法临摹的方法与理念

第一节 合成效果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主动临摹状态

第三节 笔法与原件形状定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树立专业化意识,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技术规范

 

第四章 墨迹文物的临摹复制技术

第一节 大字墨迹临摹复制技术

第二节 小字墨迹临摹复制技术

第三节 裹锋运笔的重要性

 

第五章 硬笔手迹的临摹复制技术

第一节 对硬笔手迹的一般性把握

第二节 硬笔字迹常用的临摹技法

 

第六章 工艺性做字方法

第一节 飞白的制作

第二节 字迹洇痕的制作

第三节 分笔铺墨的做法

第四节 墨迹一笔深浅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五节 跳动走笔法

第六节 墨迹的补笔补墨修整

第七节 煤油的使用

 

第七章 手迹类文物中模糊件的复制

第一节 再现模糊现象是文献复制的一个客观标准

第二节 模糊件的分类

第三节 模糊件复制中临摹复制工艺的运用

第四节 关于模糊件临摹复制的一些思考

 

第八章 印痕的复制

第一节 印痕复制的方法

第二节 临摹复制技术在印痕复制中的应用

 

第九章 特殊材质手迹的复制

第一节 特殊纸张字迹的临摹复制

第二节 纺织品字迹的临摹复制

第三节 木质文物字迹的临摹复制

 

第十章 临摹工作者需要参与的各类复制环节

第一节 数字修图

第二节 复制工具材料选择

第三节 复制件实体处理

第四节 印章、邮戳等的钤盖

第五节 传统印刷字迹或图案的调整修改

 

第十一章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典型案例(30例)

案例1-30

 

第十二章 手迹类文物临摹复制技艺的应用与思考

第一节 最大限度地发挥合成效果法的技术优势

第二节 手迹文物复制品标准的合理评判

第三节 临摹复制技术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手迹文物复制水平的必然趋势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