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汲古出新:舆图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第三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06-20     中国国家博物馆

日前,“汲古出新:舆图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第三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代表主办方致辞。国博研究院院长陈煜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京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此次研讨会以舆图研究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历时三天。共有十二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以清朝运河工程呈送档及舆图为例,探析了清朝运河工程实施咨估暨题销检核程序。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探讨了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庋藏“黄河古地图”。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前进教授探讨了古旧地图的时间哲学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刘义杰教授以《彩绘明崇祯江防海防图》断代为例,进行了“三无”舆图断代研究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王社教教授介绍了陕西古旧地图的分类与总目提要的编著。复旦大学韩昭庆教授的报告聚焦康熙《皇舆全览图》谱系地图整理与研究意义。清华大学宋念申教授则是从哲学角度探索地图研究的新潜力。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永清分析了古代佛教地图的特征。首都师范大学张萍教授介绍了李希霍芬《中国》地图集编绘对德绘早期中国地图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钟翀教授以金陵省城古地图为例,探讨了地图成图、地图谱系和地图文化的关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张洁副研究馆员结合国博基本陈列改陈,展示了博物馆陈列历史地图的应用。四川大学李勇先教授探讨了青城山地图历代编绘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另有三十三位专家学者从“舆图理论与新视野、新方法”“舆图文献与地理信息考释”“舆图编绘与地图技术史”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汪前进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迄今举办的第三次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无论是第一届的“多维度、多角度的明清舆图研究研讨会”、第二届的“古旧地图的测绘方法与文化内涵研讨会”,还是此次会议,都在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认为此次会议对赓续舆图研究传统,传承舆图研究学脉,拓宽舆图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展舆图文献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历史学院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博研究院舆图研究所承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协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方法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三个项目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