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莱义民”纪念像,1884年11月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城之际(1347年8月),法国加莱城内六名英勇不屈的贵族英雄。

  1884年开始,罗丹全身心投入到一件非常重要的订制作品的创作中,这就是《加莱义民》。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中,一些加莱市民舍身取义,为拯救城市和同胞而英勇献身,成为崇高道义的化身,为纪念他们,加莱市政府决定树立一座雕像。但这座雕塑1895年才最终落成。这样的漫长过程在大型雕塑的创作中并不少见,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市政府内部的分歧,艺术家的拖沓,银行破产等等。罗丹在这段时间中,增加了雕塑的人物数量,并对人物的躯体、头部、手部,从整体或部分反复描绘草图、制作模型,最终达到使人错愕的效果。他起初计划将群像置于很高的基座上,继而为便于人们接近雕塑并辨识出每个人物,又决定把雕塑直接放在地上,但这种方案在订制者看来缺乏庄重感。另外,他强调义士集体赴死的一面,原本加莱市预订的只有欧斯塔什·德·圣彼得一个人的雕像,而罗丹却让他在另外五位人物的拱卫下身着死囚服,脖套绳圈走向刑场。更重要的是,作品并没有像预订方期待的那样,将重点放在表现一场战胜自我和针对英王的光荣胜利,义士们没有被刻画成正气凛然的英雄,而是一群走向死亡的普通囚徒,他们流露出复杂,甚至于绝望的情感。作品中所蕴含的巨大和普世的情感成为这部作品为后人称道的主

“加莱义民”纪念像,1884年11月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王爱德华三世围城之际(1347年8月),法国加莱城内六名英勇不屈的贵族英雄。 青铜 59.7 x 37.7 x 32 厘米 巴黎,罗丹博物馆,S. 39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