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启蒙时代的宫廷生活
  • 2科学的视野
  • 3历史的诞生
  • 4他乡与故乡
  • 5爱与感伤
  • 6回归自然
  • 7阴暗面
  • 8自我解放与公众领域
  • 9艺术的革命
首页简介对话活动参观导览珍品•大师 资讯博 物 馆纪 念 品下 载

首页 > 珍品•大师 > 珍品详细信息

歌德-席勒纪念塑像浇铸模型副本

 


 

恩斯特·里彻尔(Ernst Rietschel,1804—1861年)

歌德-席勒纪念塑像浇铸模型副本, 1856/57年

石膏,高57厘米

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雕塑收藏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 7 4 9—1 8 3 2年)最先提出, 要在死后和比他年轻十岁的诗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 r,1 7 5 9—1 8 0 5年)放在一个雕塑品上,以显示他们之间的友谊, 但这一愿望在他死后二十年才得以实现。1 8 5 7 年, 在魏玛的宫廷剧院前举行了隆重仪式,为一块近三米高的青铜纪念塑像揭幕。这个纪念塑像后来在德国成为了民族纪念碑。浇铸模型的小型复制品完全忠实于纪念塑像原作。

  德累斯顿的雕塑家恩斯特· 里彻尔被委托制作塑像, 他的作品在两方面有着出色表现。首先由于他大胆创新,已在此之前创作了一个纪念塑像,塑像人物没有穿古典衣袍,而是穿现代服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1 7 8 6— 1 8 6 8年)给予他支持和浇铸所需的赞助。另一方面,他已做过这两位魏玛古典派领衔人物的单人塑像。双人塑像往往用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友谊和亲近有重要意义。路德维希一世是席勒的崇拜者,他希望两个诗人在塑像上具有同等地位。本来的设计是,只有歌德手拿着象征荣誉的桂冠,完成后的铜像则是两位诗人共同拿着桂冠。歌德的手搭在席勒肩上,充分体现了他们两人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