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波兰历史画画家,杨•马特义科的使命即是创作有关重要历史事件的绘画作品。为了揭示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画家经常将多个人物和事件合并在同一场景中,甚至以牺牲历史的真实性为代价。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架构,从而更多地了解本国的历史,而不仅仅是欣赏画面上绚丽多彩的服饰。马特义科这种通过哲学方式呈现历史的画法同西方历史画画家的作法是有所区别的,西方画家通常将自己局限在单一的历史事件中。
遵循着这种创作意图,马特义科的这幅画作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历史场景。画中的主人公斯蒂凡•巴托雷是一位特兰西瓦尼亚的匈牙利王子,他于1576年迎娶波兰女王安娜•雅盖洛(Anna Jagiellonka)为妻,并因此成为波兰国王。这幅画是斯蒂凡国王于1579至1581年间与莫斯科争战的合成之作。巴托雷通过三个成功的战役打败了强大的莫斯科,但是无法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普斯科夫(Pskov)城。由于这个原因,他在1582年与俄国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停战协议,俄国不但归还占领波兰的土地,而且停止向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扩张。
《斯蒂凡•巴托雷在普斯科夫》是马特义科有关16世纪波兰黄金时代的作品之一。与其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打败敌人的胜利,不如说它体现了波兰强盛的国力。马特义科通过盔甲、斗篷和置于腿上的长剑表现了斯蒂凡•巴托雷国王的威严。在雪地上,国王的双脚践踏着莫斯科的旗帜—这是战败者的象征。莫斯科的使节们则站立在国王面前。其中一人身着斗篷,头戴高帽,向国王呈献一个放着面包和盐的托盘—这是传统中和平的象征。这些使节们形象各异:其中一人微微半蹲,假意谦卑;另外一人跪伏在地,以示尊敬;还有一人手持一柄破损的宝剑,面露悲伤的神情。国王的尊严和被打败敌人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特义科对人物外貌和特征描绘的娴熟技法。画家希望通过人物个性十足的表情,展示出他们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
在帐下围绕国王两侧的是波兰和立陶宛的王公大臣们,他们都参加了远征莫斯科的战役。在画面的右侧,典型的波兰翼骑兵作为背景出现,他们的马鞍上钉有独特的两翼(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画面远景呈现的是在普斯科夫城冬日景致的衬托下,一列队伍正在走出城门。(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