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受难群像

基督受难群像

在基督教文化中,基督受难是人们信仰崇拜的核心元素。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以自己的死亡和复活来救赎人类的罪恶。群像表现的是基督受难场面以及圣母玛利亚和基督最喜爱的门徒圣约翰(福音书作者)在十字架下哭泣的情景,这种形象广泛流行于中世纪中晚期。群像一般被安置在教堂主殿和圣坛之间拱顶下的横梁上,或者在供人们祈祷和静思的小礼拜堂内。
  这组群像雕刻于15世纪早期的西里西亚。人像由椴木雕刻而成。椴木质地柔软,便于塑形,是中世纪时期流行的木雕原料。雕像完成后,艺术家在其表面进行了彩绘和部分贴金处理。
  此件作品属于1400年前后在欧洲风靡一时的国际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或是柔和(以衣服皱褶的合理安排为特点),或是精美(以理想化的人物设计为特点,如甜美的面部表情、程式化的手势或修长的人物造型)。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翰相对而立,他们双手拱于胸前以示哀悼。耶稣基督的缠腰布和十字架下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翰的长袍上都可看到半圆形的柔和流畅的衣褶,人物的胳膊上、身体两侧也都有连串的褶皱,这些都是那个时期最流行的雕塑风格。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翰的面庞修长而颇具理想化特征,他们眯着眼睛,鼻子呈上翘的三角形。(J.S.)

佚名艺术家 西里西亚,1420-1430年 约1420-1430年 椴木,彩绘,贴金,155×120×115厘米 华沙国家博物馆,编号Śr.162 M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