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宇宙考古:时空探索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8展厅

展览时间:2025/7/2—10/12(当日可参观)

票务:全价票30元/人,优待票20元/人。展览门票入馆后现场购买。(此门票不能作为入馆凭证,请自行预约“基本陈列展”入馆。)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

展览分为“仪器和技术:绘制宇宙”“大数据的星空”“可持续的太空”“未来:行星之旅”四个部分,把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融为一体,由科学家与艺术家联合,通过古代文物、现代动态雕塑、3D影像、交互装置、沉浸式体验、概念设计等多元作品形态,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从宇宙中采集的抽象数据,构建一次“科学+艺术+历史”的跨界对话。

宇宙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希望观众朋友通过此次展览,更加了解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历史,重新思考人类与地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从古代的星图到现代精密的望远镜,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始终以创新为驱动力。从早期绘制星空的仪器,到当代的科技奇迹——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我们之所以能够绘制宇宙地图,不仅得益于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还依靠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通过了解解码太空奥秘的精密仪器与前沿方法,可以见证人类将壮美无垠的宇宙转化为科学数据的伟大进程。

我们如何将庞大而抽象的宇宙可视化?如何将来自太空的数据转化为可以理解的图像和表征?绘制天体和天文现象的可视化技术,融合了科学与创意的艺术表达,以交互式投影、艺术模拟等方式呈现。让我们通过这些展品去探索庞大的数据集和科学影像,将“不可见”转化为“可见”,带着疑问去思考如何“看到”宇宙,去探索我们的感知是如何塑造对宇宙的理解。

随着人类对地球以外的探索,太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向轨道发射越来越多的卫星和航天器,太空垃圾不断增加,对太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本单元强调了管理太空垃圾的必要性,提出了处理太空垃圾的潜在解决方案,同时让我们重新思考今后如何探索和管理太空资源。

人类能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生存么?人类的未来是怎样的?关于太空旅行、行星环境中生命未来的伦理、技术和生态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展开对星际生存新方式的畅想,将科学研究与前瞻性设计融合,去探索关于协作生存、技术重塑和支持太空生存的重构景观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