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中国古代书画——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2展厅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时代特征。在科举制度影响下,清代一大批具有进士身份的书家竞相涌现,他们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居庙堂而不失书卷之雅,秉士气亦兼怀文人之柔,成为推动清代书法继承、变革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古代书法藏品4万余件,涵括甲骨文、金文、玺印、简牍帛书、砖瓦陶文、碑刻、碑帖拓本、法书墨迹等多种载体,尤以明清书法为大宗。本次展览精选馆藏70余件清代书法墨迹和历代碑帖善本等珍贵文物,通过“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四个篇章,从临写范本到多元创作,从书写者的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展现书法和书写视角下清代进士的艺术成就与生活趣味。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跃然纸上的笔墨线条,是书家的技法展现与艺术表达,更是他们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的外化。让我们走进这场书法文化盛宴,观翰墨遗珍,品笔端风华,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美氛围中共同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临摹历代经典碑帖是书法研习的不二法门。清代书坛多元发展,然摹古、复兴是主流,仿效前人、取法碑帖蔚然成风,并衍生出帖学、碑学等书学理论和创作流派——“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其中,一些书家以晋唐法帖为宗,在广泛汲取《淳化阁帖》,“宋四家”,赵、董等名家书风的基础上创立自家面貌。一些则多效法秦汉六朝碑版和金石文字,不仅推动了篆、隶的复兴,也促使楷、行、草新貌纷呈,其作品更因长于借古开今、表现个性而备受后世称誉。

本单元由碑帖善本和临摹书作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展品有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以及《王文治行、楷书卷》《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王澍篆书〈豳风〉卷》等临摹作品或受范本启发的创作。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

王文治行、楷书卷

何绍基行草书四条屏

王澍篆书《豳风》卷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也是宦场交往、人情往来的重要媒介,尤其是一些应制题赠类作品。透过这一笔一画,一字一文,诸多旧时场景得以鲜活展现:君臣之间的书艺互动、官场酬酢中的世故人情、文人雅士间的交游往还……前尘影事,宛然在目。

本单元分“宫廷应制”“官场酬酢”和“友人赠答”三组。展品主要包括《钱维城楷书题〈圣谟广运图〉卷》《王澍楷书寿序轴》《何绍基楷书诗轴》以及《林则徐行书〈游华山诗〉卷》等。

钱维城楷书题《圣谟广运图》卷

王澍楷书寿序轴

何绍基楷书诗轴

林则徐行书《游华山诗》卷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至高表达,其常借助于山川万物,咏物以抒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诗书并美,尽显文心。清代进士书家中有不少以诗名世者,他们以诗入书,将澎湃诗意于笔端自如挥洒,不仅赋予诗词以形态,更平添书法之神采。

本单元分“山水寄情”和“咏物抒怀”两组。展品包括《郑燮行书七言绝句轴》《裘曰修行书诗卷》以及《伊秉绶行书〈秋水园梅花诗轴〉》等。

吴琠行书七言律诗轴

郑燮行书七言绝句轴

裘曰修行书诗卷

伊秉绶行书《秋水园梅花》诗轴

公牍信札等书法作品既是了解和研究清代进士生平交游的珍贵史料,也体现了书法艺术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如奏折、考语、判牍等大抵为陈述军政民情,因此遣词严谨,书写工整。信札则多记录亲友往来间的琐事日常,书写更随心所欲,也就更具天然、率真之趣。

本单元分“案牍文书”和“亲友信札”两组。主要展品有《郑燮行书判牍册》《林则徐楷书考语卷》以及《祁寯藻致母行书信札册》等。

郑燮行书判牍册

祁寯藻致母行书信札册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