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4展厅

展览时间:2024/9/14—12/22(当日可参观)

奔流不息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别具一格的荆楚文化则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江汉平原上曾经出现的曾国和楚国,更以璀璨的物质文化,描绘了中国青铜时代晚期极为精彩的篇章。自曾侯乙墓发现四十多年以来,江汉平原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凸显了湖北作为长江文化关枢之地的厚重历史和独特地位。

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承办。展览分“南公封国”“楚祀八百”和“惊采绝艳”三个单元,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一系列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被誉为“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艺精湛华美的曾侯乙铜鉴缶、青铜鹿角立鹤、闻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剑、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曾楚艺术瑰宝,展现了曾、楚两个诸侯王国的悠久历史和瑰丽艺术,体现了最新考古学术成果。

凤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动物之一,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图腾,是本次展览中常见的形象。展品中大量生动的凤鸟形象,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衷心希望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文物能够带领大家走进中国古代辉煌的青铜文化,在欣赏中国古代技术与艺术智慧结晶的同时,切身感受荆楚文化中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创新求变精神和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的奋发图强精神,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铜方鉴缶

曾侯舆甬钟

越王州勾剑

建鼓铜座

鹿角立鹤

凤鹿蛇鸟透雕镂空漆座屏

彩绘漆木卧鹿

羽人玉佩

三人踏豕玉饰

龙凤纹四节玉佩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

凤纹绣绢䋺衣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举世震惊。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地不爱宝,华章重现,曾国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丰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证明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始祖为“南公”,可与齐、晋、鲁等大国并列于《史记》中的“世家”,与文献中的“随国”为一国两名。曾国立国七百余年,经历了从王室藩屏到楚国盟友的转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是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发展和融合的见证。

商末,楚人祖先鬻(yù)熊辅佐周文王成就大业。西周初年,周成王(约公元前1042~前1021年在位)分封熊绎于荆山,称“楚子”,楚成为周王室经营江汉地区的重要力量。

立国之初,楚疆域不足百里,但锐意进取、包容夷夏,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问鼎中原,号为霸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 年)楚的国力达到鼎盛,位列七雄,在公元前223年被秦灭国前,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

周代的曾国和楚国艺术多彩多姿。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丝织品,常常见到新意迭出、惊采绝艳的作品。其造型追慕华夏,构图抽象繁复,线条灵动圆转,纹样崇尚繁缛,色彩追求艳丽。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