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4展厅
展览时间:2023/11/7 - 2024/4/19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河姆渡文化在整个中国考古学中的特殊地位。值此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出“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全方位展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探索、保护历程,系统阐释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彰显中华文明风采,赓续中华文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为重建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晰的窗口,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使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支。时至今日,河姆渡文化仍在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干栏式木构建筑起源、南方地区史前聚落形态等历史研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次展览通过“古渡新声”“潮起东南”“探海溯源”三个部分,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河姆渡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走进河姆渡,直观感受饭稻羹鱼、万物有灵的远古江南风情,全面揭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东亚稻作文化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历来高度重视通过各类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衷心希望广大观众通过本次展览,能够深入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史前文化,把握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激发出追溯中华古史、探寻文明源流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分钟视频,带你先睹为快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2023/11/7
中国东部沿海面向太平洋,有着18000公里长的陆地海岸线,占据着从北纬20度到北纬42度的良好纬度区段,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海洋大国,在考古上已发现数百个海岸贝丘遗址,见证着中国海洋文化的深厚历史。但大部分遗址集中在距今6500至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时段,与广大内陆地区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相比稍显单薄。
那么,掩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海洋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如今在北纬30度线直接穿过的中国海岸线中段的宁波一带,通过河姆渡、田螺山、特别是井头山等几处远古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可以清晰地重现这里一万年前以来典型的沧海桑田式的环境变迁以及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开发海洋的最初足迹。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就是6、7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直系祖源,也是中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