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

西吴壁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六公里。

遗址东、南、西侧均被冲沟环绕,总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其中占主体的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遗存分布范围都在70万平方米左右。

通过勘察、钻探,对遗址的聚落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址内大致可分为居址、墓地、冶铜遗存集中区等功能不同的区域。其中冶铜遗存密集区主要分布在遗址中部偏东位置,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考古钻探表明,冶铜遗存集中区可能存在环壕。环壕内面积约6万平方米,局部解剖可知环壕的形成时代可能为二里头到二里岗时期。

2018-2020年的发掘主要在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进行,总发掘面积约2400余平方米,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二里头和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最丰富、最具特色。

西吴壁在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面积达70万平方米左右,是晋南地区夏商时期已知规模最大的遗址,而且出有磨制石磬、刻纹骨器、仿铜陶礼器等高等级物品,这表明西吴壁应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质。

发掘出土的种类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共同构成了冶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进一步复原早期冶铜手工业的技术、生产方式、生产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已有发现还表明从夏到商该聚落的冶铜规模明显扩大了,冶铜技术也有明显提高。

西吴壁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冶铜遗址,为夏和早商的青铜器找到了主要的原料来源地,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

通过西吴壁遗址的发掘,结合我们近些年在晋南中条山地区的相关工作和学术界其他成果,可以肯定本地区处于产业上游的采矿、冶铜业主要为终端铸造业输送原料,而下游产业所生产的铜礼器和兵器等国之重器应主要集中在国都及附近地点,从而充分表明了早期王朝国家对此种重要战略资源及其产业链的直接控制。这为理解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