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先生号豆庐、近墨者、味闲,1940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画家。作为老一辈艺术家,韩天衡先生积极响应时代召唤、追求艺术理想,敢担当、敢创新,多年来创作出了一大批表现时代、讴歌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展览是对韩天衡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和突出成就的一次精彩回顾,也是对其在长期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艺术历程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展览包括艺术作品和艺术专著共约350余件。不仅包含韩天衡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的篆刻精品,还将从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作品等方面展现他多元的艺术成就以及艺术研究成果。

我从四岁学写字,六岁学刻印,十几岁学写文章、新诗,三十五岁继学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淫浸其中。要之,艺术是我的至爱,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

这个展事,是我学艺七十多年的汇报。自忖,这寂寞而悠长的七十余年,苦中生乐,唯一与“学”为伴。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守正求新,才能老勿自缚、老而弥坚、老有所得、老去无悔。“守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继承,而“求新”并非是轻率狂妄的否定传统,它是艺术适应时代而作出的变化。

艺无涯,学无涯。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日后有幸抵达百里,前头的目标又将是行千里者半九百。为人一世,“学”字是不能去身的。这个展览,它权当是我学艺途中的一个驿站——是小结,审检既往;是起步,寄望未来。相信心存未来的人是不会老的。

这个展览尽管做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水准平平。期待得到同道和社会的指教、攻错。批评是良药,批评里有良方,虔诚探索艺术的人,永远是走在一条漫长、孤独、迷茫而充满诱惑力的路上。

这个展览,幸获声望卓著的诸多艺术领导机构的指导、支持,又得到海内外艺友及百乐同门的竭诚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韩天衡
二零一九年十月
点击查看大图
华表千年鹤一归,19cm×30cm,2012年
松云皓月图,145.5cm×362cm,2015年
甲骨文“好风入室 初月在林”,34cm×48cm,1986年
春色满园,19cm×30cm,2012年
四时花叶最无穷,67cm×132cm,2009年
月下芦禽图,90cm×48cm,1992年
草篆《淮南子》句
70cm×68cm
2011年
行书“寿无极”
70cm×140cm
2016年
榜书“中兴”
460cm×195cm
2018年
篆书“良师受业”联句横幅
35.5cm×5.5cm×8
2015年
千秋万岁印石 1999年
空灵印石 2019年
起来印石 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印石 2019年
临刻苏东坡书法砚
听松风砚屏
松鹤延年青花梅瓶
王者之香紫砂兰花盆